您的位置: 首页 > 文旅 > 正文

倾听历史回响 探问“北京秘密”

2019-04-10 08:34:52 来源:   编辑:陈敏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主编简介:

李斌:新华社高级记者。策划出版中国首套“四极”考察丛书,独著《二探北极》,合著《你还是你吗——人类基因组报告》,主编《领跑力:企业、城市和国家的引领之道》《极度调查——告诉你一个“立体中国”》《守望——与新华社记者共同“感知中国”》等书籍。

前言

2018年8月13日,当我休假归来,意外收到文津奖得主、长期从事城市规划和环境问题研究的朱祖希先生的书《北京城:中国历代都城的最后结晶》。一拿到书,对历史尤其北京历史感兴趣的我立刻捧读起来……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的首都北京,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一座城市,只有当你深入地了解了它的过去,才能更好地理解它的现在,并展望它的将来……”朱祖希,这位8旬老人,至今清晰记得1955年入学北大后第一节课著名地理历史学家侯仁之先生的话语。

一堂课,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一座城,折射一个国的历史。

古都北京,就是这样的一座城。

正因为如此,2014年2月25日至2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考察时,察看了玉河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工作展览和河堤遗址,看望了老街坊,听了大家对老城区改造的想法,就北京老城区改造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

北京,究竟蕴藏着怎样的历史文化遗产?有着怎样尘封已久或有待揭示的秘密?

喧嚣大街、静谧胡同的背后,蕴藏着怎样的密码,让人们能透过历史的尘埃,看到时代演进的逻辑,看到一个清晰的未来?

4年多来,伴随认识程度的加深,“找到北”的北京城,一改过往的大拆大建,下大决心,加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而过去2年多时间里,历史视角,成为我们作为“守望者”“推动者”观察事物的一个必须视角:无论什么事情,都要历史地看、全面地看。

“西城、东城,每一平方厘米下面,都有好几层故事。”

2016年年末,我和同事,一起就北京这个“中华文明金名片”进行调研,在北京市规土委采访时,没有想到副主任王炜反过来问我“怎么看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金名片’?”

稍微想了想,我回答说:“这得放在5000年文明史和世界首都的发展史两个坐标上看。”王炜表示同意,并举了不少例子,说北京的文化底蕴深厚,处处都是历史,比如西城区有条老墙根街,就是辽代“南京”的城墙根,是辽时内城的东北隅,和砖塔胡同属于一个年代,是北京最老的胡同之一。

历史就在身边,就在脚下。

——古蓟城、唐幽州城、辽南京城、金中都城、元大都城、明清北京城……

——3000多年建城史、860多年建都史……

夺取燕云十六州、史思明幽州称帝、维新变法、五四运动……遥想当年,作为历史内涵极其厚重的世界著名古都,多少历史风云、传说在北京这块土地上上演过?

海陵王完颜亮、忽必烈、马可.波罗、李自成、安禄山、郭守敬、长真春人丘处机……燕国时候的蓟城,就已经成为“天下名都”,自那以来,有多少伟人名人在这里“登台”亮相过?比如说,除了人们众所周知的清十三陵,在北京西南一隅的房山,还埋藏着北京地区年代最早的帝王陵:完颜阿骨打等金朝10多个皇帝的陵墓……

这座千年古都,究竟蕴藏着怎样的密码?北京,究竟有着怎样的秘密?比如说,有谁能想到,广安门外滨河公园西侧的西二环路,就正好压在金中都城纵贯全程的中轴线上?

一系列的追寻、探问,于是有了这本《北京秘密——你不知道的“全域文化”之城》。

——“北京秘密”,是历史的,富有强烈启示意义。

一个企业,可以透视一个产业;

一所学校,可以折射一个民族;

一条街道,可以反映一个国度。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教材。从120岁的最高学府——北京大学,到60年前集全国名中医建设的中医院即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中医院,从李大钊故居到国家博物馆的3公里初心之路,到十里变百里的600岁“神州第一街”,从京郊桃园,到极具现代感的汽车工厂,我和同事一起,走进北京,走进老城,在历史和现实的强烈交织中,在人和物的“讲述”里,探寻古都里的一个个密码、表象背后蕴藏的本质。

有谁能想到,北大勺园,竟然是200多年前希望打开和中国贸易之门的英特使马嘎尔尼朝见清帝时曾经居住的地方?1860年,已改名集贤院的勺园,和圆明园一起为英法帝国主义焚毁……

有谁能想到,广安门中医院里的中医们传承发展,竟能用针灸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用耳针治疗癫痫和轻中度抑郁症?而仝小林团队6项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研究成果及辨治理论体系,竟然“破天荒”作为名为《糖尿病与中医药》的一章,被收入《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

——“北京秘密”,是人文的,给人以人生启迪。

古人说,山不再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套用这句话可以说:城不在大,有名人就行,街不在老,有故事就好。因为名人先贤的身上,往往凝聚着人类一些最宝贵的品质、精神,给后人以启发、勇气甚至光明,照亮前行的道路……

作为千年古都,从辽金元明清到近现代,北京这块热土上镌刻下太多帝王将相、革命志士、英雄豪杰、文人墨客的历史痕迹。

于是,我走进北京宣南名人故居、会馆进行探访。东莞会馆、龚自珍故居、沈家本故居、杨椒山祠、湖南会馆、浏阳会馆……这些故居、会馆,或腾退利用,或正在腾退,或者,还没有纳入政府视野,虽然当下的命运各不相同,但是却透射北京城的发展变化:随着老城保护的加强,更多的会馆、故居有望重建天日。

于是,我沿着鲁迅在京生活14年留下的足迹,走访了仍是大杂院的绍兴会馆、位于教育街一号的清政府学部暨民国教育部旧址、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高中部内的“周氏兄弟旧居”、曾经避乱的北京东方饭店等地,探寻这位世界名人的成长发展历程和其启示意义。

于是,在中国第一台“细胞刀”手术20年之际,我们沿着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脉络,走进另一所60“岁”的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探访,走进功能神经外科李勇杰教授和他的团队,探秘刀尖上的“勇”者之舞。

——“北京秘密”,是现实的、富有挑战性的,令人警醒和清醒。

世界读书日前夕,我们走进“砖读空间”这一富有古都韵味的特色阅读空间,倾听一个人的书局的故事,感受一座古城营造“书香之城”的梦想,聆听一位年轻“老北京”的呼唤:“应该有‘北京学’知识体系”。

世界水日到来前夕,我们分析北京新总规,发现一个“水”字竟然出现272次,一幅到2035年的北京“水乡”蓝图已经跃然纸上,并多方求教,探析这座城市也许有些奢侈的“水乡”梦:如果单纯从水资源角度,北京要重圆“水乡”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如果从文化角度观察,恢复水的历史景观、重圆“水乡”梦不是没有可能。

世界人口日到来之际,我们走访北京市有关部门、养老机构、社区街道后发现,中国人口老龄化态势远比想象的要严重,已经成为“全世界都没有遇到过”的大规模老龄化难题,这场抗击衰老的“战争”才刚刚拉开序幕,这既是一场阻击战、攻坚战,还是一场持久战。

……

解析“北京秘密”,探寻首都之路……

2018年5月,受我们一系列调研尤其是《北京,一条街巷储存的“复兴密码”》启发,北京市西城区设计了一副“红色足迹 文化之旅”游戏棋,选取了蓟城纪念柱、天宁寺塔、李大钊故居、郭沫若纪念馆、平民通讯社旧址、湖广会馆、湖南会馆等52个反映红色文化、历史文化的“点”,通过2到4人下棋游戏的方式寓教于乐。棋盘是一张可以四折的硬纸,正面是棋盘,背面是游戏规则和52个“点”的介绍。据说游戏棋已经免费给中小学和社区下发1000多套。

“北京秘密”,能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游戏棋,让人欣喜。

“北京秘密”,就是一个个“北京问号”——以问题为导向,这样的“问号”,还有许多亟需我们去提问、去分析……

如果说北京是一本书,一本厚厚的历史书——

也许,《北京秘密》,就是你“打开”北京这本书的小小指南。

是为序。

后记

北京最大秘密:是一座全域文化之城?

古都密码,北京秘密。

过去两年时间里,我和我的同事们一头扎进北京这座千年古都的大街小巷、学校医院、街道乡村……寻访一块块青砖、一栋栋古建筑背后的故事,探问其中蕴藏的奥秘。

这是怎样的一座世界级历史文化名城?应该用一个怎样的理念,概括这座千年之城?

从明清北京城中轴线,到凸显“凸”字形城郭与宫城、皇城、内城、外城四重城郭构成的独特城市格局,再到恢复北京特有的“胡同-四合院”传统建筑形态,其规制之大气、格局之开阔、历史之辉煌,在全世界大城市乃至首都中都屈指可数……

如今,北京世界文化遗产数,在全世界城市中都位居翘楚,正奋力建设长城、西山、大运河三大蕴藏无数宝藏的文化带。而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看,在北京,已有昆曲、京剧、古琴艺术等10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达126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达82位……

所有这些,究竟意味着这是一座怎样的文化之城?

一直在苦思冥想,忽然眼前一亮:我们所走过的大街小巷,无不蕴藏着历史故事,而今天却呈现别样的风采;此外,大家总是说什么“全域旅游”,其实旅游“深处”就是文化了,能不能说“全域文化”呢?提出建设一座“全域文化”之城的理念?

2017年上半年,北京市西城区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情况向区人大汇报之前举行了专家意见座谈会,我有幸和一些老前辈一起出席,当时大着胆子提出了这条建议:北京历史文化如此悠久,尤其是老城数十平方里,从朦胧蓟城到辽金遗存,从会馆烟云到名人祠堂,从百年老店到胡同小巷,人文荟萃,源远流长,既然有全域旅游,那能不能提出“全域文化”的理念,实现文化的的全景化、全覆盖和全民参与?培育“全域文化”,既要加强对现存文物、文化的保护和利用,也要对已经在物理上不存在的许多文物、文化通过现代高科技手段方式予以呈现,如通过互联网手段告诉人们一个个地方、一座座建筑背后的历史、故事。

没想到,这个理念一经提出,就被西城区委区政府接受了,他们多次召集会议,研究“全域文化”的理念、呈现方式等。

“至少西城区 181个区级以上文物已经建立了一个初步的二维码系统。”西城区文化委主任孙劲松说,区里15个街道都要建立自己的历史文化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加专业博物馆,再加区级、街道的博物馆,构建起一个博物馆体系,还在研究构建“虚拟全域文化博物馆”,“至少可以把一些博物馆、名人故居可以通过内在逻辑联系起来,比如鲁迅先生,在北京除了故居,还有其他活动地点,如鲁迅中学、大栅栏的青云阁,这些原本孤立的文物、故居等可以通过现代手段串起来,你在一个地方看了,还能指引你到其他地方去,这就增加了文化的'含量'。”

处处是历史,到处是故事,面积逾1.6万平方公里的北京确实应该打造“全域文化”之城。

构建“全域文化”之城,还因为北京已经确定了“全面保护”的方针。从过去的整体保护,到现在的全面保护,其内涵和外延大不一样。

“全面保护就是分层次、分类型、分时间、分地域地保护北京古都风貌的所有历史文化要素,弘扬与复兴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兼具历史感与现代感的大国首都。”北京市规土委负责人曾经这样表示。

《北京秘密——你不知道的“全域文化”之城》,就是我们在这种理念指导下,走进北京城的角角落落,挖掘历史,古今交融进行采访、思考的产物。

就像2017年我们“独家”发现、深入采访写出的万字长文《北京,一条街巷储存的民族复兴‘密码’”》中披露的——从西城区新文化街北侧文华胡同24号的李大钊故居一路向东,穿越曾经是清朝“铁帽子王”克勤郡王府的实验二小,就是李大钊和鲁迅等都曾任教、发生过“三一八惨案”的原国立北平女子师范学校旧址、现在的鲁迅中学,再往东,是原四川饭店所在的西绒线胡同51号,据说小平同志曾在那里发表过“白猫黑猫”论,而再往东就是今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千年之约”晚会举办之地的国家大剧院,这次主场外交标志着过去5年中华民族稳步走向“强起来”的新的历史阶段,而就在这个大剧院,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时曾上演过一场名为《寻找李大钊》的话剧……从李大钊故居到国家博物馆约3公里,一路走来,就犹如一部近现代史的浓缩画卷。建设“全域文化”之城,北京,应该有这个自信和底气。

正是因为有了“全域文化之城”的理念,我忽然发现生活中也能处处感到历史的痕迹、印记:

——我住的小区,离天宁寺桥下的护城河没有多远,虽然住了10多年,却因为工作繁忙从未去走过。最近两年,有机会去护城河走,竟然惊奇发现那里就是北京城发源之地:广安门外滨河公园北部,蓟城纪念柱高耸,一侧是刻有“北京城的守望者”侯仁之先生所写“北京建城记”的石碑,就在不远处的西便门明城墙遗址内,也有一块不太醒目的石碑,上面是侯仁之题写的《明北京城城墙遗址维修记》,天天生活在历史之中而浑然不觉;

——2017年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专门到古北口凭吊古战场,结果发现,那里不仅有长城文化、抗战文化,还有杨家将文化,保存至今的杨令公庙,仿佛将你带回金戈铁马的辽宋时期……

这些感受,有点像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回忆初到北京、走出前门火车站时感受到的冲击一样:“当我在暮色苍茫中随着拥挤的人群走出车站时,巍峨的正阳门城楼和浑厚的城墙默然出现在我的眼前。一瞬之间,我好像忽然感到一种历史的真实。”

放眼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这种“历史的真实”亟待保护,正因为如此,北京新总规强调“老城不能再拆了”——2017年国庆前由党中央、国务院批复的北京新总规,明确提出加强老城和三山五园地区两大重点区域的整体保护,老城原则上不再拓宽道路,不再拆除胡同四合院,构建看城市、看山水、看历史、看风景的城市景观眺望系统。而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已将北京16个区县全部纳入文化带其中。

“建设全国文化中心,要集中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正如北京市委书记蔡奇所说,首都文化是我们这座城市的魂,主要包括源远流长的古都文化、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特色鲜明的京味文化和蓬勃兴起的创新文化这四个方面。

吴良镛先生多年前曾这样形容北京历史文化的无与伦比:“放眼世界,要认识到把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好、整治好、发展好,是最有现实意义的,是中国最大的甚至是无与伦比的‘中华文化枢纽工程’”——将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和创新文化这4种文化叠加、层垒,首都北京是最有可能率先成为“全域文化”之城的城市。

“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在北京,街道建博物馆,村庄修志……传承历史文脉,从“名城”做起,从首都做起。

中华文明已有5000年,而且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断流的文明。北京如果能建“全域文化”之城,其他120多座历史文化名城甚至整个中国何尝不可以倡导“全域文化”的理念呢?

全域文化,意味着处处蕴藏着历史和文化的北京城,尚有许多“秘密”期待我们去发现、挖掘,《北京秘密:一个你不知道的“全域文化”之城》,就是旨在帮助有缘的人们换个角度看古都北京,也许你就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北京,品读出不一样的“古都密码”。

出书之前,我又到东莞会馆、龚自珍故居、绍兴会馆去看了看,令人惊喜地发现:腾退正在加速,东莞会馆内一些违章建筑已经拆除,露出了原有建筑的轮廓;龚自珍故居、绍兴会馆内许多居民已经搬走,门上贴上了封条。沈家本故居已经悄然对外开放好几个月,里面用文字、图片、资料、书籍以及沈家后人捐献的实物介绍这位清末律政大臣的生平故事以及中国历代法治人物,有两位讲解员为大家免费讲解……

最后,在这里,我要感谢这两年和我一起探寻“北京秘密”的同事们、战友们,感谢出版社“慧眼识珠”,决定出版这本小书。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