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房产 > 正文

产业助推城市发展,新滨湖孔雀城打造宜居家园

2019-04-30 18:05:47 来源:   编辑:吴巧薇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权威观点:

杨红旭:一个新区的产城融合,需要产业与住宅的深度融合,形成良性的互动,使得人才促进产业的活力,产业促进住宅生活的便捷,双向互动,带动区域的崛起。

郭红兵:产城融合是避免鬼城的最好办法,有了发达的产业,才能够留得住人,能够保障区域内经济发展的持久活力。

秦虹:一个新区的崛起,必然要有产业、住房、交通、生态等综合性的规划布局,透过中国多个成功的新区发现,它们都符合宜居宜业职住平衡的必要标准。

汪远:一个新区的产城融合,更重要的是避免老城区的落后规划,引近优质的产业和服务,打造新型的产城融合模式,是其崛起的关键。


 

4月26日,“论道长三角 耀启新滨湖--为美好而来 合肥都市圈发展论坛”在合肥皇冠假日酒店盛大启幕,产城一体化作为一个分议题,引起与会嘉宾的热烈讨论,专家聚首,就“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权威论道。新滨湖中央住区,因其具备优质产业底板、先进产城融合模式,备受专家赞誉,率先抓住大合肥都市圈扩容契机,成为滨湖新区之后,合肥下一个崛起的发展高地。

时代大势:加快融入长三角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自从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合肥被定位为副中心城市,关于合肥未来的发展路径就成为众多财智精英和民众思考的问题,其中如何与长三角区域形成一个产业融合的优质发展之路又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话题,牵动着合肥的未来走向。

合肥与长三角区域的产业融合有着先天的自身优势。合肥正在迈向“创新之都”,定位是以综合性国家科学建设为引领,融入长三角区域的创新体系,逐步建立“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创新创业-新兴产业”的全链条中心。所以说此次长三角区域的产业协同发展对于合肥有着重大的崛起意义。


 

洞察揭秘:产城融合之于热点新区崛起的意义

乘势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东风,合肥正以产城融合创新模式,打造城市下一个新区域崛起。谈到这里需要明白一个问题:产业对于一个新兴区域的意义到底有多重要,听听权威专家怎么说:

权威观点:

杨红旭:一个新区的产城融合,需要产业与住宅的深度融合,形成良性的互动,使得人才促进产业的活力,产业促进住宅生活的便捷,双向互动,带动区域的崛起。

郭红兵:产城融合是避免鬼城的最好办法,有了发达的产业,才能够留得住人,能够保障区域内经济发展的持久活力。

秦虹:一个新区的崛起,必然要有产业、住房、交通、生态等综合性的规划布局,透过中国多个成功的新区发现,它们都符合宜居宜业职住平衡的必要标准。

汪远:一个新区的产城融合,更重要的是避免老城区的落后规划,引近优质的产业和服务,打造新型的产城融合模式,是其崛起的关键。

正如权威专家们所讲,一个新区要想成功崛起,离不开一个高质量的产城融合创新模式,通过各种高精尖产业的入驻,留住大量人才,保障经济活力,缔造一种宜居宜业职住平衡的全新生活方式,形成一种产业和居住的良性互动,能够留住人,保障经济发展持续活力,缔造一种宜居宜业职住平衡的全维之城。


 

产业之城:舒城产业新城 助推合肥下一站高地

一个高质量的产业新城对于区域的崛起有着非常关键的助推作用,落位到合肥产城融合战略布局,同样如此。

合肥自2016年正式列入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随着合肥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落位于新滨湖区域的舒城产业新城,依托合肥正南三十公里的区位优势,乘势合肥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布局,立足“长江科技转化中枢”的发展定位,主动融入合肥。

产业发展方面:凭借自身优越的地理位置,积极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同时主动承接合肥中心城区的产业外溢,与合肥现有的装备制造、集成电路等产业形成“补链“,引领新滨湖区域产业发展和经济崛起。

具体策略方面:全产业链,打造光电显示产业集群;提档加速,打造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整车引领,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同时,通过综合园区配套、科技产业平台、人才输送机制和多元融资体系等四个方面的多元化支撑举措,全方位配套,服务产业集群发展。

城市规划方面:面向合肥都市圈,融入大区域路网结构,规划打造“东城西产、一核双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依托京台高速合肥南向发展。产业新城在整体规划中始终坚持生态优先战略,尊重杭埠“因水而生”的自然地理特点,保留域内自然水系,通过在主要道路和水系两侧预留生态廊道和景观绿带,形成道路与水脉成网的“蓝绿” 生态系统。规划期内主要规划丰乐河、杭埠河两侧滨河绿带。

同时,打造老杭埠河滨河公园和新区上湖公园2个中心公园,以及7处片区级公园。以古镇文旅资源、水乡本底特色集聚人气,充分挖掘新滨湖区域的城市价值。

城市建设方面:迎宾大道、胜利大道等骨干道路贯通通车,规划展示馆开馆迎客,上湖公园一期工程开放,产业园区多个项目建成封顶,新城建设初具形象。未来,产业新城建设将持续打造环湖一平方公里城市核心区,一批重点项目将如期开工,包括市民中心、人才公寓、保障房、五星级酒店、上湖公园等。

将产业发展服务作为舒城产业新城的内在灵魂,深耕细作。不久的将来,这座承载着推动舒城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光荣与梦想的舒城产业新城,将成为江淮大地上一个闪亮的魅力之城,盘活了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活力,形成了产业和居住的良性互动,助推新滨湖区域成长为合肥下一站价值高地。


 

居住之城:宜居宜业职住平衡的新滨湖中央住区

集合孔雀城16载50城丰厚的产城融合开开发经验,位于新滨湖板块核心位置,对标世界CLD,打造国际中央居住区,与产业新城联动,集合教育、商业、产城、公园等全维配套于一体,引领城市未来走向。规划九年一贯制教育学校(洽谈中),浓厚教育氛围,孩子起步便先人一步;畅享国际商业,品牌酒店(在建中)、公瑾堤文旅街区(规划中)、幸福港湾、幸福邻里社区,一站式繁华一步即享;规划自建上湖公园,5公里的环湖漫步道,塑造城市景观,打造21KM超级绿道,用环境优美的慢行道和绿地串联社区。新滨湖孔雀城用一座全维一体的人居大城盛迎合肥向南的黄金时代。由此可见,新滨湖孔雀城的到来,不仅仅是为合肥筑造了一座品质住宅,更在通过产城融合的创新模式,全面缔造一座宜居宜业职住平衡的新滨湖中央住区,

本次论坛上,安徽省房地产研究会秘书长汪远,通过对标世界级的中央居住区的特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权威性的“中央居住区”的“六个一”标准,而集齐了全部优势的新滨湖中央住区,必将不断变革升级着合肥的人居生活方式。


 

六个“一”标准

定义新滨湖中央住区

一个方向:合肥城市发展重点向南。从一环、二环到政务区到滨湖新区,合肥城市向南的方向,早已确定。加上环巢湖文旅带的开发,合六一体化进程提速,催动合肥发展持续向南。新滨湖区域处于合肥重点向南发展的节点之上,崛起优势一目了然。

一条中轴:快速通勤滨湖新区。作为合肥中轴线的徽州大道,正在进行二次南延(已动工),未来居住在新滨湖,一杯咖啡的时间将快速通达滨湖商务区。工作在滨湖,生活在新滨湖将成为未来合肥人的潮尚生活方式。

一条轻轨:一站畅达滨湖新区。规划建设中的轻轨交通S4号线,未来从新滨湖到滨湖新区将一站畅达;同时,随着京台高速、合铜公路、环湖大道等快速交通路网的不断完善,将形成畅达合肥各区域的一小时都市生活圈。

一处城心:占据城市核芯资源。作为承接滨湖新区外溢功能的核芯居住区——新滨湖,快速畅达合肥新城市中芯——滨湖新区,享受了集合安徽省政府、金融中心、写字楼和星级酒店等在内的众多城市核芯资源,助推区域的快速崛起。

一个生态圈:优良生态居住环境。政府规划环巢湖文旅带,包括了万佛湖、汤池温泉、紫蓬山、滨湖森林公园、三河古镇等大滨湖罕有的生态资源,居住环境非常优良。

一座大城:全维生活大城资源。新滨湖中央住区将规划集合教育、医疗、商业、酒店、公园等对标一线城市的完善配套,一座高质量的全维生活大城将在这里崛起。


 

 

在合肥 就住孔雀城

建筑面积约88-100㎡湖景高层三居

建筑面积约117-127㎡宽境洋房四居

建筑面积约193-273㎡城市别院美宅

首付15万起,月供2000元起

安家大合肥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