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讯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民生工程,是党和政府保障困难群众生活的最后一道防线,事关困难群众衣食冷暖,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公平正义。今年以来,肥东县以“六轮驱动”的方式,突出保基本、兜底线、强监督,多措并举稳步推进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民生工程,截至11月份,该县共发放农村低保金13157.4万元,累计保障30.24万人次。12月初,该县民政局在善始善终做好收官工作的同时,认真谋划、超前启动2020年度农村低保民生工程“引擎”。
一是“四早”为上,驱动开局引擎动力上扬。县民政局立足“早谋划、早部署、早启动、早开工”原则,及早启动新一年度低保民生工程工作“引擎”,在全县18个乡镇和2个工业园区提前开展边缘困难群众和二级以上重度残疾人家庭调查摸底工作,按照公正公开、程序到位的工作标准,认真开展低保对象申报、审核、审批,并对原有低保对象进行年前最后一次“上门核查”,确保将符合政策的对象全部纳入保障范围,一个不少、一户不落。
二是宣传全覆盖,驱动民生政策入脑入心。为了强力推进2020年农村低保民生工程,县民政局在第一季度首月组织开展1次民生工程“上门宣传”宣传月活动,由乡镇和园区民政所具体实施,民生工程“义务监督员”全程参与的形式,进一步壮大民生工程政策宣传阵地;局民生办积极拓宽宣传渠道、创新宣传方式,在有效利用民生工程网站、“阳光村务”微权平台、乡镇村居宣传栏的基础上,还以微信群、QQ群等新媒介进行全方位宣传,扩大政策宣传覆盖面。同时,结合农村低保民生工程民意调查,征求群众意见,提高群众知晓率、满意度。
三是强化稽核,驱动精准对焦脱贫攻坚。利用省稽核平台,对申请救助和在册低保家庭的经济收入和财产状况进行信息核对,去伪存真。积极推进县扶贫、房产、工商、人社等平台信息与民政信息互联互通,实现与精准脱贫无缝对接,为实施精准救助提供依据。
四是动态管理,驱动民生红利全员共享。建立健全低保救助对象“五清楚”信息清单,包括致贫原因、低保类别、家庭收入、补差金额、家庭住址等五位一体,及时开展年度复核和动态管理,应保尽保,有进有退,让真正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共享民生“礼包”。
五是优化服务代理,驱动网上申报零距离。继续推广和运用农村低保网上审批无纸化办公系统,零距离受理困难群众申报,履行网上信息采集、程序跟踪、信息核对、公开公示等程序,实行网上审批,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做到受助及时、保障有力。
六是坚持公示常态化,驱动监督提效阳光行。建立和完善村级村务公开栏内长期公示低保信息机制,设立举报箱,公布监督电话,同时借助县“阳光村务”微权网络监督平台,及时更新低保信息,让群众通过电脑和手机随时查询农村低保信息,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打造“阳光低保”民生工程。
(汪顺 高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