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春风和畅,来安县南部的池杉湖湿地公园披上绿妆。一株株池杉枝芽初展,笔直的树干倒映在平静的湖面。杉林深处,星星点点的鸟儿或站立枝头,或浮潜水中,一唱一和,彰显着生命的律动。
池杉湖湿地公园占地5600多亩,其中池杉林面积1000多亩。上世纪60年代,为了涵养水源、防洪固坝,当地群众开始在这里种植池杉,久而久之,形成了如今独特的“水上森林”景观。曾经,由于缺少养护人员,池杉湖偷猎、盗伐现象时有发生,加上农事生产使用农药,常常发生鸟类误食浸有农药的种子而死亡的现象。
“2017年,我省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林长制。从那以后,我就和池杉湖结下了不解之缘。”池杉湖镇级林长、雷官镇党委政法委员李加彬说。实施林长制后,池杉湖公园最显眼的位置树起了一面公示牌,上面清楚地公布了池杉湖镇、村两级林长的姓名、职务和联系方式,明确了林长的职责和负责区域。
自担任池杉湖林长以来,李加彬每周至少要巡查一次,并全力推动湿地周边退耕退渔还湿工作,50余户居民实施了搬迁安置。鸟类众多是池杉湖一大特色,但数万只鸟类聚集,极易造成湖水富营养化和面源污染。为解决这一问题,在专家的指导下,李加彬为池杉湖打通了水道,建立了循环水系,保障了池杉湖水质和水位的安全。同时,他多次组织志愿者在池杉湖开展植树增绿活动,并利用植树节、爱鸟周等重要节点,组织开展护绿、增绿宣传。截至目前,志愿者累计为池杉湖造林100余亩,周边群众环保意识得到有效提升,近两年未发生一起偷猎、盗伐事件。
“鸟类是最好的环评师,越来越多的鸟类来此繁衍栖息,说明池杉湖的生态环境在不断优化。”李加彬说。目前,池杉湖湿地公园已初步形成生态保育区、修复重建区、合理利用区、宣教展示区及管理服务区共5个功能区域。去年6月,专业“鸟友”在这里发现了全球极度濒危物种——青头潜鸭,轰动一时。良好的生态也令池杉湖成为旅游目的地,去年池杉湖接待游客超过3万人次,同比增长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