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下午,安庆市宜秀区健康脱贫工作新闻发布会举行,会上卫健委就全区健康脱贫情况做了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的如何抓好精准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工作的具体举措。
发布会上,区卫健委介绍说,2019年健康扶贫已进入收官阶段,当前重点抓好脱贫攻坚冬季攻势和脱贫攻坚“回头看”工作。2020年,全区健康脱贫工作继续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系列要讲话精神指导,聚焦“三保障”、落实“三精准”、抓好“三落实”,围绕“基本医疗有保障”总体目标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全力抓好健康脱贫各项工作任务落实。
政策口径再对标。严格执行全省统一的“351+180”健康脱贫政策,对标对表,精准精细,坚决做到不“加码”提标。区卫生健康委会同医疗保障局将不定期组织开展督察暗访,建立长效机制,强化长效监管考核。
签约服务再优化。进一步优化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提高履约质量,提高群众认同感和满意度。继续抓好大病专项救治工作,按照省市统一部署,救治范围由原27种大病扩大到30种,落实定点救治、分级诊疗工作要求,确保贫困人口大病应治尽治。
村医配备再对表。加强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实施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三年行动,扩大村医来源、提升服务能力,消除村级机构人员“空白点”。通过集中跨乡镇、(村)分流转聘、返聘退岗村医等方式,确保全区53个有扶贫任务的村级卫生室有医生看病。
村室建设再巩固。加强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今年底前解决行政村村卫生室“空白”问题。按照村级卫生室设置规范(面积不少于60M2,基础设施齐全)要求,确保村室标准化建设合格达标。
服务能力再提升。加强区级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加快与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进度,加快推进紧密型区域医共体建设,推动区域医疗资源充分整合、集约使用,深化区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对口帮扶,提高区、乡、村三级诊疗服务能力,确保贫困人口常见病、慢性病能够得到及时治疗。
困难群体再排查。加大对履行转诊手续的省外就医贫困人口的合规医疗费用经报销后自付费用较大影响家庭生活保障贫困户的关注力度。严格执行贫困人口医疗保障“351+180”政策,减少贫困人口医疗支出,同时对特殊困难群体实行一事一议应急救助,确保贫困人口得了大病、重病基本生活有保障。
据了解,今年以来,区卫健委持续开展“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整改行动,全面推进“四送四通”直通车扶贫举措,坚持目标标准,坚持问题导向,紧盯影响“两不愁三保障”的突出问题,持续推进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2018年度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同志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以及省、市各类督查暗访反馈等问题整改工作,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落实。做到目标再明确、措施再精准、责任再落实、成效再提升。
全力抓好“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大排查和问题整改。
本次调查以乡镇为单位,对全区6个乡镇卫生院和53个有扶贫任务(辖区有贫困人口)的村卫生室进行全覆盖排查,排查内容对照省里设计的2张表格,严格对照标准,实事求是填报,既不刻意隐瞒缩小,也不刻意夸张扩大。并落实填报人和审核人责任,谁填报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通过在线填报、在线审核、在线统计汇总上报全省“基本医疗有保障”摸底排查电子信息系统。
全区6个乡镇(街道)均有1所政府办的卫生院,且能力达到《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要求。53个有扶贫任务的村(社区),都有村卫生室。
聚焦中央巡视反馈和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
一是严格执行省、市政策规定和新要求,对标落实省“351”和“180”政策,严格执行省统一贫困人口住院和门诊报补比例,不得降低慢性病证发放标准,大病救治不再要求逐人逐病制定方案;二是规范执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服务,方便贫困人口就医。区农合中心负责组织召开一次定点医疗机构专题会议,并不定期开展电话调查核实;三是规范诊疗行为,严格费用管控,坚持保基本、兜底线原则,规范贫困人口就医秩序和医疗机构诊疗行为。由委医政股、区农合中心、区卫生监督所开展不定期督察暗访,发现问题及时依规查处;四是按照省市统一部署要求,对已出台的健康脱贫“加码”政策情况进行评估,稳妥处置,并不再新出台任何“加码”政策。从2019年3月1日起取消“贫困人口乡镇公立医疗机构就医零付费”自主政策。五是进一步规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严格执行服务包中要求的服务频次,分一般人群(每年4次)、重点人群(每年6次和12次不等),不增加乡村医生工作量。六是在贫困村全面推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逐步取消纸质版档案。七是全面推行“两卡制”,实现服务对象精准化、服务内容标准化、服务方式便捷化、服务效果可评价。八是加大乡村医生培养力度。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探索“乡聘村用”机制。通过现场教学、网络授课、继续教育等多形式开展乡村医生业务培训。
围绕“基本医疗有保障”多措并举抓好各项服务落实。
优化服务。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持续加大投入,着力提升医疗计生机构综合服务能力。计划投资7000多万元、按二级综合医院规划设计的杨桥中心卫生院易址重建项目,已于去年底正式开工建,目前项目已完成投资1500万元。安排专项资金实施基层医疗卫生“双基”能力提升工程,用于12个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提升。注重预防。近几年,投入各类经费1000多万元,开展疾病筛查和干预、健康行为倡导等工作。我区先后正式获得全国健康促进区和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命名。精心组织实施脑卒中、上消化道癌、妇女乳腺癌和宫颈癌“两癌”免费筛查等筛查干预项目。分类救治。建立健全以区级医院与市第一人民医院医联体为依托的分级诊疗体系,完善双向转诊工作机制,对需要治疗的大病和慢性病患者进行分类救治。加强贫困人口大病救治工作,对罹患大病的贫困患者,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和救治对象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有计划地组织患者到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救治,逐人建立大病救治台账,实行动态追踪管理。(熊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