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安徽省扎实推进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制造强省”战略,狠抓技术改造、智能制造,走出了一条可行的道路。12月10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回到合肥,零距离观察我省“多点开花”展现制造业发展动力。
传统制造产业迸发出强劲活力
相关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1%,增速居全国第3位、中部第1位。自2013年以来,安徽省每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位居全国前十,其中2018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以9.3%的增速居全国第4、中部第1位,创近四年新高。今年1-10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4%,继续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12月10日,记者一行来到了中铁四局集团钢结构建筑有限公司制造分公司。作为传统制造产业中的一员,该公司持有钢结构制造特级、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壹级、钢结构工程设计专项甲级资质,集设计研发、制造加工、试验检测于一体,拥有重钢、轻钢、网架、管桁架生产线和数控相贯线切割机、弯管机等生产设备500余台(套),年生产能力达10万吨。连续七年入选中国建筑钢结构行业竞争力三十强和诚信5A企业。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依托“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分中心”两大创新平台,中铁四局集团钢结构建筑有限公司制造分公司目前已掌握了钢结构桥梁、大跨度空间钢结构、钢结构住宅、BIM及信息化技术应用等钢结构领域核心技术,并攻克了大型钢构件焊接制作、异形复杂钢结构焊接等多项关键技术难题,在桥梁钢结构厚板焊接、整体拼装、焊后热处理技术等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全球出货量最大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厂商坐落高新区
数十个摆放整齐的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功能新颖的体重秤……在合肥高新区创新产业园内,走出了一家全球出货量最大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厂商——华米科技。
据了解,华米科技创立于2013年,是一家全球领先的智能可穿戴创新公司。2018年2月8日,该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成为中国首家登陆美国资本市场的中国智能硬件企业。
据华米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公司的主营业务是智能手环和手表,以及和运动、健康相关的体重秤、体脂秤等运动周边产品。2015年,华米科技推出了自主品牌AMAZFIT手环,之后又推出了AMAZFIT智能手表、健康手环、健康手表等产品,初步形成了完整的自有品牌产品布局。去年,华米科技推出了全球智能可穿戴行业首款AI芯片——“黄山一号”,已在2019年正式搭载智能产品上市。
数据显示,2018年,华米科技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达2750万台,同比增长了51.9%;实现营业收入超36亿元,同比增长了77.9%。根据第三方机构FROST&SULLIVAN公司的统计,2018年,华米科技已经超过苹果,成为全球出货量最大的智能可穿戴厂商。截至2019年8月27日,华米科技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累计出货量,已经达到了一亿台。
记者从省经信厅了解到,近年来,安徽省已集聚集成电路“研发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产业链条企业300余家;拥有世界最大的平板显示基地——合肥,智能手机液晶屏占全球20%、平板电脑显示屏占全球比重30%;智能手环出货量全球第一,六轴工业机器人产量居全国首位,冰箱、洗衣机、彩电、空调四种家电产量约占全国的1/5,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国1/8,笔记本电脑产量占全球1/10;智能语音入选国家三大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试点,“中国声谷”入园企业超600家,产值近800亿元。
创新释放内驱力 开启行业变革新维度
仅仅在2019年,国轩高科就新增申请专利607项,专利申请及授权总量位居行业前列;研发的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已经突破190瓦时,正常使用寿命可以超过15年;前三季度磷酸铁锂电池装机32634台,占整个磷酸铁锂装机的72%,高于去年同期的65%。在刚过去的11月份,国轩高科动力电池装机量已跃居国内第2位。
12月10日下午,记者一行来到了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国轩高科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06年5月,总部座落于新站高新区,拥有合肥、庐江、南京、苏州、青岛、唐山等多个生产基地。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在国家补贴退坡,汽车市场整体低迷的大背景下,国轩高科始终坚持“做强铁锂,做精三元”发展战略,人才、技术两驾马车齐头并进,持续增强优势产品竞争力,率先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为锂电产业变革开启了新维度。
国轩高科作为国内首家为乘用车配套磷酸铁锂的电池企业,公司生产的磷酸铁锂电芯单体能量密度突破190Wh/kg,系统能量密度达到140Wh/kg,领先全球。截至目前,全公司累计申请专利3356项,授权1915项。今年年初,国家知识产权总局正式批准了国轩高科图形商标列入中国驰名商标保护范畴。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记者 唐朝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