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财经网讯:八月中旬以来,受持续少雨天气影响,我省旱情严峻。记者从省有关部门获悉,当前我省正遭遇近40年最严重的伏秋旱。全省共10个市38.43万群众正常生活供水因旱受到影响,597万亩耕地因旱播种困难。接下来一段时间,严峻旱情还将持续蔓延。
梅山、佛子岭等3座大型水库水位已低于死水位
据介绍,8月12日台风“利奇马”对我省影响结束以来,全省面均雨量84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近7成,为196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第2少,仅多于1966年(73毫米)。全省平均无降水日数74天,较常年同期偏多13天,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降雨持续偏少是造成干旱的主要原因。
截至目前,全省大型水库总蓄水量35.9亿立方米,较常年少2成,其中梅山、佛子岭、花凉亭3座大型水库水位已低于死水位。中型水库蓄水6.33亿立方米,较常年少4成;小型水库及塘坝蓄水偏少5成。全省河道干涸793条,水库干涸1452座。随着蓄水量的持续减少,又无有效降雨补的情况下,城乡居民供水形势日益严峻。
10个市38.43万群众生活供水因旱受影响
当前一段时间,淮河以南有65个市县维持重等及以上气象干旱,其中江淮之间东部、合肥以南至江南北部有39个市县达特旱。我省正遭遇近40年最严重的伏秋旱。全省共10个市38.43万群众正常生活供水因旱受到影响,597万亩耕地因旱播种困难。由于夏粮已收割归仓,虽然当前旱情严重,但农业灾情并不重,如旱情持续,对农作物秋种和保苗不利,并影响明年粮食产量,干旱潜在危害大。
省防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旱情的持续发展,全社会要持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迅速掀起抗旱工作高潮,最大程度减轻旱灾影响和损失,做好抗大旱、抗长旱的准备,实现“四个确保”。呼吁广大市民从我做起,节约用水。
年底前降水都偏少,可能发生秋冬连旱
最新气象预测显示,今年11月份沿淮淮北降水量接近常年,淮河以南较常年偏少,其中沿江江南偏少2成以上,平均气温较常年略偏高;2019年12月底前,淮河以南降水(雨雪)量偏少。从水源条件看,沿淮淮北地表水、地下水与常年基本持平,淮河干流及淮河以南主要湖泊、大型水库蓄水总体正常。但沿江中西部湖泊蓄水少,淮河以南中小水库、塘坝蓄水严重不足。综合分析,我省旱情将持续发展,可能发生秋冬连旱,抗旱形势越发严峻。
16市公共供水厂运行较为平稳
据省有关部门通报,目前,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正在迅速行动,科学抗旱,全力打好抗旱救灾攻坚战。目前,全省没有出现群众无水喝现象,城镇公共供水厂总体运行平稳,小麦、油菜播种面积已达计划的85%,规模养殖畜禽未出现因旱死亡,抗旱救灾取得阶段性成果。
全省各部门进一步算清水账,开源节流,节约用水,统筹工程调水,强化应急供水,千方百计实现“四个确保”。强化服务保障,凝聚抗旱合力。截至11月10日,全省共解决38.43万农村居民、270.82万只(头)畜禽饮水困难,16个市及所辖县(市)公共供水厂运行较为平稳,已播种小麦、油菜4175万亩。沿淮淮河以南12市全部启动抗旱应急响应,不断加大抗旱救灾工作力度。全省各地累计投入抗旱人数512万人次、机电井1.6万眼、泵站1.1万处、机动设施20.87万台套、运水车辆0.3万辆、资金7.2亿元、用油1.1万吨、用电2.6亿度。疏浚或开挖渠道2077公里,延伸管道611公里,另辟应急水源0.69万处。记者 祝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