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合肥市利用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积极破解土地资源要素制约难题。记者9月9日从安徽省自然资源厅获悉,截至2018年底,合肥实施通过验收各级各类土地整治项目6320个,建设总规模165.72万亩,新增耕地51.94万亩,连续20年实现全市建设用地项目的占补平衡。
记者了解到,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合肥市将增减挂钩项目设置原则上以一个或几个行政村为单位整体推进,实现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项目建设则由政府部门“唱独角戏”转变为市、县、乡、村四级合力共建。
同时,除少数重大、应急项目外,合肥各县(市)新增建设用地一律不分配农转用计划,原则上全部使用增减挂钩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周转指标,倒逼县(市)主动实施增减挂钩项目,解决自身发展用地需求。对县级政府组织实施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项目,合肥市财政按照验收确认的复垦新增耕地面积给予10万元/亩的补助,挂钩指标仍归县里使用。
据了解,合肥市级土地整治项目由市级财政全额投资,并依据项目决算、审计支付资金;村庄整治复垦的新增耕地,市级财政无偿给予补助。增减挂钩项目建新地块在出让收益取得前,在项目拆旧、建新区外捆绑“第三方地块”,出让净收益先行用于土地整治项目建设的资金周转,待建新地块上市后再进行结算。
此外,合肥市还以土地整治为抓手,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新机制和新模式,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入农业产业化企业进行规模化种植和养殖,帮助农民实现增收。(记者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