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发生后,每分每秒对避难逃生都很重要。6月17日,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地震预警引起广泛关注。地震预警有什么用?安徽地震预警情况如何?记者昨日从安徽省地震局了解到,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已经启动项目建设,在全国构建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观测网络。安徽境内也将新建1个省级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中心,安装10个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终端。
十秒预警时间虽然有限,但有用
什么是地震预警?省地震局监测预报处处长吴华章告诉记者,地震预警是指地震发生后,临近震中的观测仪器捕捉到地震波后,快速估测地震的大小并预测地震可能造成的影响,赶在破坏性的地震波到达目标区域前,发出紧急警报,以减轻灾害损失。 “简单地说,一是告诉你地震要来了,二是告诉你地震的影响可能有多大。”吴华章说,地震预警的时间一般只有数秒到数十秒,如果能够合理利用,紧急制动高速行驶的列车,自动切断燃气管道阀门、供电系统,使核电站停堆等,可以减轻或避免重大工程、生命线工程发生严重灾害。 目前,国内外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条件通常为:针对6级以上地震,面向预测地震烈度大于VI度(6度)的区域进行发布。 不过,专家也表示,地震预警系统与地震波“赛跑”也只能赢得数秒至数十秒的时间。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公众和企业能够采取的紧急处置措施和取得的减灾效果是相对有限的。
为进一步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和防范应对技能,省地震局联合省应急管理厅、省教育厅等单位即将主办第二届安徽省防震减灾知识大赛,参赛选手为全省中学初中、高中(含中等职业学校)各年级学生,鼓励国家级、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组队参赛。
安徽防震减灾项目建设正在推进
据省地震局副局长张有林介绍,2018年,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批复,中国地震局正式在全国启动项目建设,将在全国构建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观测网络,建设“国-省”两级处理、“国-省-市”三级发布平台,建设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技术系统。 目前,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在安徽开展子项目建设,将在安徽省境内建设由24个基准站、56个基本站和56个一般站等三类台站共计136个站点形成的安徽省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观测系统,新建1个省级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中心,安装10个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终端。项目投资2286万元。 除此之外,安徽省今年还将重点推进省“十三五”防震减灾规划2个重点项目GNSS地震前兆观测网建设、大别山地震监测预报实验场及郯庐断裂带探测项目,长三角城市群和郯庐断裂带沿线城市地震活动断层探测项目。 “利用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开展地震前兆观测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全天候等特点,是开展地震预报和地震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手段。”张有林说,目前我省已建成了蚌埠、泗县、安庆、蒙城、嘉山、舒城和青阳7个GNSS地震观测基准站,待GNSS地震前兆观测网建设项目建成后,全省基准站将达到27个。
吴雯雯 汤培亮 记者 徐越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