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买点鸭和鸭蛋,哪里买的到?”
“到刘光红家去。”
村民口中的刘光红,是宣州区朱桥乡魏村村马湾上村民组的一名建档立卡户。刘光红患有精神残疾(一级),平时靠吃药维持病情。妻子离家出走,一个人带着儿子生活。儿子幼小,刘光红又患病,不能出去上班,也没人敢请他帮忙做小工。没有经济来源,生活过的磕磕巴巴。
通过精准识别,2014年将刘光红父子纳入建档立卡中,村里帮其父子两申请了低保和残疾人补助,日子相对要宽松一些。依托国家的好政策,孩子不仅免费上学,还享受到了教育补助。
“穷人不穷志”,在刘光红的身上体现出来,刘光红自筹4000元承包了村民组的4亩水塘,摸索着进行水产养殖。养螃蟹、养虾也需要技术的,平时村里的村干部上门都会帮忙进行技术指导。技术提高了,收入也在增加,2016年的时候实现了脱贫。
脱贫后的刘光红,信心更足,不仅养螃蟹、养虾,还进了一批鸭苗,享受到产业扶贫的补助和扶持。刘光红养的鸭,都是吃玉米的,周边的村民都知道,这样的鸭子比喂饲料的鸭子有营养,口感也好。鸭蛋也是销售的非常好,大家纷纷来购买,买回家腌制成咸鸭蛋。
生活在一点一点的改变,刘光红开心的说道:“国家给的政策这么好,对我们这么关心,我不能一直靠政府,我得自己好好干。”
黄蓉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曹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