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溪县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建后管养再上新台阶
为发挥民生工程长久效益,不断创新建后管养新模式,郎溪县“四措并举”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建后管养再上新台阶。
该县民生办对照省民生办文件相关要求,积极谋划,进一步提升民生工程质量效益和发挥各方主体参与民生工程建设和监督。积极引导各民生工程实施单位认真听取和收集当地群众对民生工程管养的意见和建议,按照公益性、市场化等类型分类制定民生工程建后管理和养护措施。明确工程类项目由承担工程类项目实施的各乡镇人民政府做为后续管养的主体责任,镇属部门、各村协助项目实施单位做好项目管养工作 。
在上级财政部门不断加大工程类项目建后管养资金投入力度下,该县县、镇两级财政联动,及时拨付、安排一定的管养经费用来保障项目管护基本支出。同时,拓展资金筹集渠道,注重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引导市场化运营、群众自筹等多种途径筹措管护资金,统筹用于民生工程建后管养,既解决了县乡财政投入不足的问题,又解决了工程建成后的运行管理问题。如,美丽乡村建设和一事一议的建后管养积极探索出“四个一点投入机制”的方式,有效地拓展了建后管养的资金来源渠道。
创新运行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民办公助、外包管理等方式,积极探索民生工程建后管养新举措、新办法。对美丽乡村建设的中心村、集镇等的环境清洁卫生,实行市场化运营进行有效管理等。如,该县积极探索出八小水利工程建设管护体制改革方案,获得2017年省政府民生工程经验类消息的通报表彰。该县农村清洁工程积极探索出外包的方式,实现了政府购买服务公司负责日常维护的建后管养模式。该县敬老院和中专技能学校建设采用民办公助的方式,利用民间资本投资政府项目建设,实现政府监管目标和企业获利共赢的局面。
建立建后管养制度机制、检查机制、绩效评估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等长效机制,确保工程类项目建成后能够持续有效运营,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每项工程类项目建成后,要建立健全管养工作职责、确定专门人员管理、专用设备管护、信息公开、监督检查等制度办法。对建后管养工作,每年都要组织1—2次的督查、暗访、“回头看”检查等活动,邀请市、县两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特邀监督员开展巡视。建立民生工程绩效评估机制,将建后管养机制建设和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内容,实行建后管养责任追究。强化社会监督,以项目工程建后民生工程形象标识为载体,公示管护责任主体、责任人、职责和监督举报电话,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高寻 记者曹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