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新时代“最美教师”的故事
——访郎溪县毕桥中学校长秦本强
秦本强,男,中学一级教师,生于1978年。自1997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扎根于农村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在偏远的乡村,默默地守候着那份简单而执着的人生信念。在农村教育战线上已经整整度过了20个春秋。他获得了满满的荣誉,受到了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家长)的无比尊敬和爱戴。最近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记者在郎溪县委宣传部刘瑞凡和教体局方岩的陪同下,赴郎溪县毕桥中学采访了该校校长秦本强。“回顾自己的从教之路,虽没有显赫的功绩,没有令人羡慕的收入,然而能扎根农村,播种知识,实现了自己桃李满园的夙愿,却也感到无限的满足。”他深情地向记者道出了20年来践行自己桃李满园的梦想。
三尺讲台 坐标为教育献身
1997年6月毕业后,秦校长即被分配到自己的家乡郎溪县新发镇东夏小学任教,从走上三尺讲台那一刻起,便把人生的坐标定格在为教育献身的轨迹上,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每一个学生,把自己的事业看得无比神圣。在那个乡村小学,他一直担任班主任兼语文教学工作,且一干就是八年。八年里,坚持不断地学习,阅读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积极订阅《小学语文教育》《小学语文教师》等教育教学刊物,虚心学习老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并自费到外地观摩名师课堂教学和听取专家讲座,努力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在教学实践中,他力争做到有清晰透彻的思路,耐心寻味的启发,深入浅出的讲解,努力把每一节课都打造成精雕细琢的示范课。由于所带的孩子都是来自农村,且多数是留守儿童,他们家庭较贫困,学习基础薄弱、课余生活单一。便利用课外活动具有实践性、趣味性、灵活性的特点,在课下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早读前,带领孩子一起吟古诗、诵经典;中午休息时,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实践;放学后,经常骑着自行车去走访孩子家庭,与家长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并给学习上有困难的孩子具体指导。在与孩子的相处中,总是充满着激情与期待。
优秀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
有人说,优秀的教师就是有渊博的知识、端庄的仪表、优雅的风度、健康的体魄。可秦校长认为,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不热爱学生的老师,绝不是好老师! 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用爱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班上的贫困生从未间断过,但说起殷同学的家,又怎一个“贫”字了得?秦校长第一次走进他的家时,就被惊呆了——一间不足十平米的小茅屋,如同一个冰冷的黑窟窿,借着墙缝间、屋顶上、窄门里射进的阳光,便发现一个头发蓬乱、神情呆滞的中年妇女绻缩在屋子的一角,孩子告诉说,那便是他的母亲,一个遭受打击,不幸患上精神病的母亲。坐的那张床:吱吱作响的床架,破旧的棉紊,补丁连着补丁的床单……正由于这样的家庭,才使他的性格孤僻,心里郁闷,产生了厌学的情绪。秦校长了解情况后,动员全班师生主动与他亲近,相处中,孩子渐渐敞开了心扉。同时,密切关注他的学习,生活,及时发现问题,立刻帮助解决。一次,他在日记里这样写道:“老师,在与您及同学们相处中,我感受到了温暖,感受到了尊重,我怎么报答您呢?我只有好好读书,用知识来报答您和父母的恩情!” 其实,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秦校长时刻把对孩子的关爱放在教育教学工作的首位,并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始终。台上是良师,台下是益友。正因如此,孩子们才愿意与此亲近,师生间的隔阂消弭于无形。乡亲们都说,是秦校长把爱和快乐的种子种在了孩子们的心里,改变了孩子们的性格和未来。在东夏小学任教8年里,始终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不求回报,只讲奉献。历年来,秦校长所担任的语文学科在片级统考中一直名列前茅,辅导的学生在各级竞赛中多次获奖,2003年,他本人被评为县“教坛新星”,04年,被评为县“师德先进个人”……在日复一日的平凡岁月里,他默默耕耘着自己的无悔人生,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榜样和楷模,是众口皆碑的优秀乡村教师。
新发学校 勇担重任的十年
为了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秦校长参加了县组织的进城选拔考试,并顺利地通过了各项考核。这时组织上却将他调到到新发中心学校任副校长,来到新发镇新发中心学校,开始了新一轮职业挑战。新发中心学校,是全县最早的两所公立九年一贯制之一,其中初中部是在萎缩的情况下并入小学部的,教师12人,学生只有四五十人。初中教师中有一半是从校级领导岗位上调整下来的,而且中学部教师与小学部教师多年来关系一直不太和谐。学校领导层岗位配制也不健全,教师工作负面情绪也很大,面对种种困难,他没有放弃。教学上,主动承担初中部的语文教学任务,虚心向老教师请教教学经验,努力学习初中教育教学理念知识。08年,带头参加片里组织的优质课评选,并获第一名;随后,代表片里参加县级优质课评比,荣获第三名,取得了该校初中部教研评选活动零的突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同事们的认可。管理中,做到率先垂范,从全局着手,积极化解两部教师之间的矛盾。制定了“中小学教师关系平稳、和谐;小学部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初中部教学质量力争零的突破”管理目标。09年,在初中部教学稍有起色之时,初三班一学生在第一学期县成绩统测中,进入全县300名内,且有极大可能冲刺省示范高中的重点班,这一振奋人心的喜讯,给全体老师增添了几分自信。可谁也没想到,暑期内出现了变故,该生已转入到县一所私立学校。得知这个消息后,他与教导处夏主任和班主任付老师及时走访该生家长,劝说其家长和孩子,希望她能留下来。共登门八次做工作,终于感动得家长热泪盈眶,同意把孩子转回来就读。第二天,该校便租了一辆车,随同家长一起到该校接孩子,没想到,在校门口足足等了半小时,未见动静……回来的路上,大家一度失落,但这次的打击并没有摧垮大家的斗志。09年中考中,该校终于迎来了零的突破,有两名学生顺利考入了县郎溪中学。这次的成功,不仅激励了初中部教师工作热情,更改变了小学部教师的偏见,促进了中心校的和谐统一。
毕桥中学 砥砺前行结硕果
2016年2月,局党委领导将秦本强调到毕桥中学任校长,并坦诚地说:“现在整个教育系统都在为迎接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这头等大事忙碌,县委县政府要求我们在10月份前必须通过评估验收,可毕桥中学目前管理混乱,内部矛盾重重,迎检工作滞后,列全县倒数第一。局里希望你能勇于挑起这副重担,尽快扭转局面。现在时间短,任务重,最好近日就上任。”这突如其来的安排,让他不知所措,也纠结万分。
妻子得知后,坚决反对,她说:“现在毕桥中学那么偏远,学校已濒临倒闭,你却要到那儿当校长,不顾这个家了吗?”朋友、同事听说这个消息后,纷纷劝他不要去。“你知道现在的毕桥中学是个什么样子吗?你能干好吗?”当然,其中也有支持的声音,“换个环境,未尝是坏事。作为年轻人,又是党员,组织上需要你,也是考验你。” “越是有挑战性的工作越能展示自己的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
那是春节前10天,各校都在准备放假的事了,可秦本强却随局领导匆匆来到毕桥中学报到。上任后他后悔了,校园杂草丛生,道路坑洼不平,电线、网线、电话线在空中横七竖八、新厕所损坏严重,却使用着落后的旱厕……义教迎检资料零乱,完成率不到10%;教师与教师之间矛盾较大;师生精神状态低迷……
刚到学校,校长室从未清净过,可以说每天都是争论不休,有一天,他实在是忍无可忍与一位教师发生了正面冲突,语言都充满了火药味,该教师的妻子也来帮腔,当时气愤地一并将他俩“轰”了出去。这一举动赢得了一些教师的喝彩,但也有教师却在静观如何收场。秦本强怒气发完之后,冷静下来后觉得这种处理方式有不妥之处。他夫妻俩过于计较是不对,可年岁比他俩小,说话过重,再者自己是一校之长,要有容人的胸怀。吃完中饭,秦校长去了那位教师的家。他夫妻俩激动地说“几任校长都没进过我家门,没想到小秦校长不小瞧我们”。
“义教迎检”工作迫在眉睫,学校召开会议,责任到人,严格按照考核细则28条内容,逐一完善各项资料建设,与此同时,积极主动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资金,加快招标步伐,联系工程队进场,现场督查指导,一个多月时间,率先完成了校园环境整治工程。通过一周召开两次调度会,确保校园环境整治和各功能室建设在规定时间全部达标,各项硬件工程建设在6月前全部顺利完成。
经过几个月的奋力拼搏,学校分别于6月份、11月份代表本县顺利地通过市、省、国家义教均衡评估验收。在顺利通过“国检”的那一刻,秦本强激动万分,独自一人待在办公室真想大哭一场。几个月来,他不知失眠了多少个夜晚,不知牺牲了多少个休息日,不知奔波了多少个地方……几个月来,最终不辱使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该校总务主任唐清平告诉记者:“现在的毕桥中学校容校貌焕然一新,教师队伍团结和谐,教育教学工作稳步推进。学校工作得到了上级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赞誉。2016年中考有两名学生考入了省示范高中,2017年,学校被评为市’文明校园’这里都凝结了秦校长的汗与水”。秦本强校长先后被评为县“优秀共产党员”,省“最美教师”光荣称号。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曹开发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