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记者 记者从淮南市民政局了解到,淮南市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低保对象的覆盖范围由(1997年城市)(2005农村)建立低保制度之初的收入型贫困家庭扩大到因残因病等刚性支出型贫困家庭,到2020年淮南市将全面实现城市低保统筹管理,目前凤台县和市辖区已经实现城乡低保统筹。
2018年淮南全市享受低保的人达到114.9万人(次),支出金额3.93亿元。
2018年市政府第15次常委会议研究决定提高保障标准,从7月1日起市辖区及凤台县城乡低保月保障标准统一提高到570元/人,增幅分别为86%或70%;寿县低保月保障标准提高到557元/人增幅6%,农村低保年保障标准提高到4344元/人,增幅8%均高出国家扶贫线。
在低保管理方面,淮南市实施精准科学划档,分类实施救助,规范工作流程,严把审核审批关,从个人申请,乡镇(街道)受理审核,到县区民政部门审批建立了核对平台,精准核定家庭经济状况,建立了公示制度,确保政策在阳光下运行。并同时开展专项行动,整治“优亲厚友,寻租谋私”,有效地杜绝了“人情保”,“关系保”,“政策保”,做到了“应保尽保”,“应退尽退”。
2018年淮南市民政局安排了137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社会救助综合信息服务三级网络平台建设,实行了城乡低保、临时救助、医疗救助、特困供养人员等各项社会救助,可以从网上申请、审核、审批,实现了社会救助“标准化、精准化、无纸化、多元化、一体化”的五化平台管理模式,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不跑路”提供多元化、精细化的服务,提高了广大群众对救助工作的满意度。
记者 吴传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