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记者 记者从7月31日淮南市政府新闻办、淮南市邮政分公司联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中国邮政将于8月7日在淮南寿县寿春楚文化博物馆举行“二十四节(三)”特种邮票原地首发式。
据介绍《二十四节气》系列邮票分组发行(每组6枚)全套面值7.20元。2015年和2016年分别发行二十四节气系列邮票(一)和(二)两组,2017年,作为对二十四节气特种邮票的呼应,中国邮政又发行了《春夏秋冬》特种邮票,今年立秋中国邮政将发行二十四节气(三)特种邮票,明年,中国邮政将如期发行《二十四节气(四)》特种邮票。与此同时,还将发行二十四节气特种邮票全张,设计将24枚邮票组成一个圆形,寓意“地球公转、自转”产生节气;并作为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一个特殊品种。按照坊间说法,就是这个全张是中国邮政向共和国七十大庆献礼的重头邮票。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独创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二十四节气较准确地反映了季节的变化并用于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二十四节气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实现了完美的结合,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淮南王刘安主持编撰的《淮南子》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文化典籍。这部书在前人认知的基础上,最早系统地提出了二十四节气的完整的概念,并且做出了准确的描述。二十四节气已被国际学术界誉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作为民俗项目,早在2006年就已列入第一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会议,批准将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十四节气特种邮票设计新颖,采用中国扇面画的排列方式,绘制采取国画小品的形式,笔法轻盈、自由抒情,简洁明快,将艺术与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邮票以物候、民俗、农事等为表现对象,反映了季节轮转中各个节气的变化,反映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下来的智慧、文化与思想,兼具了科学性和趣味性。
记者 吴传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