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 安徽财经网讯 相信大家都听过扶贫,不知道大伙有没有听过“扶贫车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扶贫车间”,就是那个“渔”!
为了增加贫困户“脱贫摘帽”的动力和底气,蒙城县板桥集镇探索出“输血+造血”的帮扶模式,积极引导企业打造“扶贫车间”,通过让贫困户到扶贫车间里务工,帮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陈淑珍是蒙城县板桥集镇桂光村村民,她告诉掌上亳州记者,由于自己身体不太好,加上上了年纪,不能干重活,日子过得很是困难。镇政府得知她家的情况以后,在2014年将她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陈淑珍在享受各项政策帮扶的同时,通过在扶贫车间里组装玩具,一个月还能挣一千多块钱,足够每个月的日常开支。
蒙城县板桥集镇和平村的毕娟说,因为家里有两个老人和三个孩子需要照顾,她无法外出务工,只靠着丈夫一个人在外打工补贴家用。2014年,镇政府将毕娟一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另外还给她申请了扶贫车间的工作。在扶贫车间里,毕娟不仅每个月能有一部分稳定的收入,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经过政府的帮扶和自身的努力,她家于2017年顺利脱贫。
蒙城县永恒塑胶有限公司董事长桂振桥介绍,他们的扶贫车间里总共吸纳了附近几个村的41位贫困户,扶贫车间在给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增加收入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自身动力。
蒙城县板桥集镇党委副书记楚爱辉介绍,近几年,板桥集镇在扶贫工作中引入扶贫车间的模式帮助贫困户脱贫,一方面依托“扶贫驿站”、“扶贫车间”筑巢引凤,另一方面发动当地致富能人根据贫困户的特点进行技能培训,使他们能有一技之长。通过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贫困村组建“扶贫工厂”“扶贫车间”等方式,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与企业签约结对,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真正做到挣钱持家两不误,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掌上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