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 安徽财经网讯 由共青团谯城区委、亳州广播电视台联合圆梦婚纱摄影开展的“青春扶贫 为爱留影”公益摄影乡村行继续前行,公益团队走村入户,正在为谯城区各乡镇贫困户免费拍婚纱照或全家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家庭。
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农家小院,坐北朝南三间堂屋,门前挂着的鸟笼里养着四只鹩哥,院子中间,一棵挺拔的柿子树簇拥着浓绿的枝叶,正对大门的地方摆着两排花卉,格外养眼。
院落的主人是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名叫马继文。他和妻子郑小玉在这里走过了人生的岁月芳华。
1979年,从南京某部队退伍的马继文,认识了同岁的郑小玉。用旁人的话来说,马继文的自身条件很不错,家在城区,退伍后又有一份正式体面的工作。和郑小玉处对象,父母是不同意的,但认定了的马继文不顾家人反对,还是和郑小玉扯了结婚证。
婚后的日子简单幸福。直到2002年,国家进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马继文下了岗。他没有自哀自怨,蹬着三轮到几里外的集上做起了调料生意,靠着卖调料挣的钱,日子也过得有声有色。
这样的生活在2013年再一次被打破。
那是一个夏天的午后,郑小玉帮别人装完麦子回家,接了盆水准备洗头,没想到这一低头,面部突然抽搐起来,手也开始不听使唤地发抖。当时只有郑小玉一个人在家,她强撑着去了村卫生院,又被村医送到了市人民医院,被查出患有脑血栓。马继文在医院照顾了妻子半个月,回家后也再没有离开妻子身边半步。
年轻时候的马继文。
妻子的病让生活陷入拮据,谈起那段艰难的时光,马继文说,最重要是要调整好心态。后来,他们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看病吃药都有政府兜底,日子也渐渐恢复了平常模样。妻子生病后,脑力大不如从前,家里做饭洗衣服的活儿都被马继文承包了,不让她做一点重活。在马继文的悉心照料下,几年来,妻子很少发病。
路边受伤的鸽子被马继文老人捡回家,如今已经康复。
从青丝到白发,三十八载婚姻生活,老两口从未吵过架,但也从未正式拍过一张婚纱照。当换上洁白的婚纱和黑色西装,看到彼此穿着礼服的模样,两位老人竟露出了孩子般的笑脸。旁人夸郑小玉漂亮得像个大姑娘,马继文骄傲地表示赞同:“当年在十河镇,她也是四大美女之一!”还和妻子打趣说:“你可是演《白蛇传》来?别一会儿来阵风,你就变成长虫了……”
在一片爽朗的笑声中,郑小玉和马继文甜蜜依偎的画面被摄像师定格了下来。几十年的柴米油盐足够让容颜老去,唯有爱是永恒。这种永恒,就像每一个清晨,马继文站在院子里浇花逗鸟,旁边都有郑小玉的陪伴。(文字:张静 摄影:圆梦公益团队 编辑:邓丹丹 编审:王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