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 安徽财经网讯 蒙城县立仓镇大李集村,地处三市交界,是远近闻名的胡洼地,也是2017年才出列的贫困村。村里青壮年劳动力,十有八九外出务工,王汉奎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自初中毕业就外出闯荡,如今45岁的他,俨然已是乡亲们眼中的“小老板”。可他致富不忘家乡的贫困,去年,他决定返乡创业,帮助家乡摆脱贫困。
2017年9月,蒙城县出台林业扶贫政策,鼓励贫困户种植林木、果树,发展林业生产,财政给予补助。村干部找到王汉奎,让他先行投资,成立林业种植合作社,采取合作社集中管理、贫困户入股经营的方式,带动贫困户发展林业生产。
为了支持家乡发展,王汉奎答应了。在短短半个月之内,他就牵头贫困户成立了景盛林业种植合作社,签订了与村委会、贫困户的三方协议,并先行垫资流转土地近300亩。王汉奎鼓励贫困户,发展林业生产脱贫,靠的是自己的双手劳动,不能光靠政策补助吃饭,我们要选好苗木,切实让苗木种植产生效益。
王汉奎有着较强的责任感,他多次到河南、山东、苏州、合肥等地考察苗木种植基地和批发市场,邀请专家周密论证,研究苗木市场形势,在论证红梨、石榴等多个品种后,最终选择种植榉树、樱花、石楠、木瓜等品种。目前,王汉奎已投资近百万元,80%的面积已完成栽植,一个现代化的苗木种植基地初具雏形。
有了王汉奎示范带动,有了合作社先期投资,有了市场风险保障,贫困户可以安心地在林地浇水、松土、除草、剪枝,搞好田间管理,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争取实现早日脱贫致富。截止目前,合作社已带动40户136人脱贫。
村民生活富裕了,就向往着像城里人一样走在干净的水泥路上,晚上有明亮的路灯,农闲时候能够跳跳广场舞。大李集村集体经济收入有限,不能满足这些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王汉奎热心家乡村庄改造建设,多次慷慨解囊,捐资公共项目建设,目的就是让乡里乡亲过上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他所在的磨王庄有一块空闲地,地处庄中心,很适合建广场,他就用自家的宅基地进行置换,并投资近10万元进行硬化,并从上级争取配套安装健身路径、篮球架、乒乓球桌,一个600平方米的文化体育广场在全村率先建成,深受群众欢迎。
由此开始,村里每年的一事一议项目也成了王汉奎的“香饽饽”,这些原本在村里很难议成的项目,在他的努力促成下,都落地实施。2017年,村里主张磨王庄路灯亮化一事一议,群众须自筹资金7.5万元,上级财政配套20万元。村干部多次协商村民收缴未果,王汉奎主动找到村委会,自愿与其他两人一道共同为出资7.5万元,促成了磨王庄路灯亮化一事一议项目,如今69盏太阳能路灯有序安装在庄内主、支干道沿线,方便群众夜间出行。
今年的一事一议项目正在商议之中,王汉奎又要从中“做文章”,积极主动协调每家每户,力争实现庄内水泥路“户户通”,彻底改变村庄道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现状。
王汉奎小时候家中很穷,初中毕业就不得不外出谋生。30多年来,他干过泥瓦工、装潢工、机电工,经营过太阳能光伏板,涉足过建筑行业,不管干哪一行,他都秉持诚信经营之道,和他交往的人都有一个印象,王汉奎为人低调、忠厚老实,但做事务实,很有闯劲。他追求上进,虽然仅初中毕业,但是通过自学,如今已有大专文凭,并且考有建筑施工特种作业操作、机电维修等多个专业资格证。在有些人看来,王汉奎个人出资建广场、装路灯,是个“傻子”,可他“傻”有其乐,能给乡亲们做点事情,他有着满满的幸福感。王汉奎是个“孝子”,去年12月,他母亲查出患有癌症,多次化疗他都陪着病床前,悉心照顾。他一向在乡邻中倡议,要善待老人,厚养薄葬,并计划投资建设移风易俗文化礼堂,以自己的亲力亲为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家风、乡风。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了,更要让乡亲们日子越过越红火!”采访中,刚从预备党员转正的王汉奎这样说。
市场星报 安徽财经网 任杰 谢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