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银行 > 正文

专家支招如何防止理财变保险?

2018-09-06 14:49:52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吴巧薇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几年前,家住黑龙江哈尔滨的朱女士到银行买理财产品,在银行办公的人员向她介绍了两款代理销售的保险产品。朱女士说,工作人员告诉她,两款产品在3年和5年交费期满后的收益都要比银行理财产品或是活期利率高,于是她和家人从2016年开始陆续购买了840万元的保险产品。

朱女士本以为这些钱在到期后能取得不错的收益,可前几天百年人寿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告知,朱女士购买其中一款5年交费期间的产品,本金需要71年后才能取回。朱女士表示71年后自己就108岁了,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告诉他,现在想要拿回本金只能照现价取,不仅利息没有,本金也会亏损,除非身故才有可能拿到当初承诺的所有资金。

当初购买这款产品完全是工作人员介绍,她在信赖工作人员的基础上才会买的,如果如实告知产品信息,她绝对不会买。而给她介绍并购买产品的并非是银行工作人员,而是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如今两个人一个电话停机,一个是空号。该银行的张行长表示自己是今年才调来的,之前的事并不清楚,保险公司告知原先卖保险的两个员工均已离职。

目前,朱女士还在与百年人寿保险公司协议处理此事。

一旦中了这种理财套路,极有可能造成资金损失。那么,大家在银行存款或是买理财产品的时候,如何避免存款或理财变保险呢?理财分析师给大家提出下列四点建议:

首先,在银行的柜台或正规的理财窗口办理业务:银行营业厅的员工并非都是银行的员工,有些银行也允许保险公司的员工进入,这种情况下,你就要确保自己是通过银行的员工办理的业务。柜台里面的就不用说了,肯定是银行自己的员工,保险公司的员工是进不去的;此外,银行理财专区的员工一般也是银行自己的员工,而且在理财柜台上都会展示银行员工的照片和工号,大家一看便知道。如果无法确定是否是银行员工,就不要提供自己的信息,更不要通过其办理业务。

其次,看产品说明书:如果你办理的是存款,那么银行会出具存单凭证,或是在ATM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里能查到存款凭证。如果你办理的是理财,那么理财产品的说明书上会明确标出这是银行的产品。看产品说明书非常重要,一看就知道是银行还是保险公司的产品了。

第三,不能一味相信别人的意见:无论是银行工作人员还是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给你的建议只能作为参考,而不能全盘接受,对自己买的理财产品必须有清楚的认识,如果老年人不懂,可以咨询自己的子女或其他晚辈,如果是年轻人不懂,可以咨询周围懂行的亲戚朋友。此外,需要把说明书的每一个字都啃透,每一句话都捋得明明白白的。如果不懂,就别买。

第四,合理利用犹豫期:如果你经不住银行或保险公司员工的巧舌如簧或甜言蜜语,买到了原本不想买的保险产品怎么办?理财分析师提醒大家,保险产品都有10~15天的犹豫期(保险渠道10天,银行渠道15天),如果你买了之后后悔了,在犹豫期内可以免费退保的。只要你有一丝犹豫或后悔的意思,千万别纠结或拖着,赶紧去办理退保,否则过了犹豫期再退保代价就大了去了。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