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地市 > 安庆 > 正文

宿松县趾凤乡政府推进“3+1”产业模式 为贫困户谋出路

2018-06-15 15:45:40 来源:   编辑:吴巧薇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展产业是实现贫困户脱贫的根本之策,趾凤乡根据产业基础、资源禀赋,推进“3+1”产业模式,构建良性发展产业格局,实现贫困户可持续增收。

趾凤乡位于宿松县西北部,山场面积4.7万余亩,耕地面积5600余亩,属典型的山区乡镇。全乡境内森林覆盖率高,生态优美,有白崖寨风景名胜区,团林、吴河两个国家级传统古村落。建档立卡贫困户1219户、3947人,八个村均属贫困村,脱贫任务压力巨大。该乡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因地制宜,按照做强传统产业、培育特色产业、打造新兴产业的思路,实现质量兴农、旅游强农、商贸“活农”,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切实为贫困户找到一条有收益、有奔头的发展“路子”。

“3+1”中的“3”即按照短期有增收、中期有后劲、远期有前景的“三线”发展战略,实现贫困户的可持续增收。短线产业以发展种养产业为主,采取大户带动的方式发展养殖、茶叶、毛竹、药材等产业,当年发展当年见效。团林村依托云岭合作社多渠道拓展群众增收渠道,即土地、资金入股获取分红,提供劳务获取薪金,出租土地获取租金。同时采取“寄养”、“托管”、“基地+农户”等方式带动周边贫困户共同发展。中线产业以发展油茶、丑橘等产业为主,采取龙头带动、村级合作经济组织领办的方式,发展比较效益高、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农业。九重城村引进龙成集团,发展油茶面积1000余亩,该集团采取“五金”模式,带动农户增收,“五金”指土地流转租金、进园务工薪金、委托管理酬金、超产分成奖金、订单种植售金。龙溪村引进丑橘种植,村合作经济组织创建示范区,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种植面积达500余亩,预计亩产值达3万余元。长线产业以发展旅游业为主,发挥白崖寨风景名胜区的带动效应。累计投入1千多万元完成凉趾公路、旅游大道、白崖寨停车场、红二十七军广场、公厕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利用山、水资源禀赋和历史、人文资源,打造全域旅游。吴河、团林国家级传统古村落修缮保护工程相继实施,八个中心村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全覆盖,为发展全域旅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名宿、农家乐、休闲观光、养老等产业作为发展方向,乡对贫困户发展农家乐给予2万元资金补助,采取外出参观、组织培训等方式,提升农家乐的经营水平。大力发展旅游产品,白崖寨石斛获2016年“特色旅游商品”称号,“白崖云翠”获安徽省第十届国际茶产业博览会金奖,品牌效益明显,为实现群众可持续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3+1”中的“1”即大力实施电商扶贫,“抱团式”发展,“平台化”营销,拓展农村品销售渠道,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过去,山乡经济发展受地理环境限制,竹笋、油面、土鸡蛋、茶叶等特色优质农村品,但长期“养在深闺无人知”,更卖不上好价格。近年来,该乡大力实施电商扶贫,整合资源,打造品牌,使“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机对接。首先在便捷群众“购”上着力。全乡八个村实现电商全覆盖,为身居山区、行动不便人员送货上门。更重要的是在畅通产品“销”上聚力。返乡创业青年贺志伟创办的电商中心以线上销售、线下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将本地特色农产品在网上销售,年销售额达500万元以上。该乡根据电商平台销售额和带动贫困户数给予1—5万元补助,目前全乡规模电商平台达5家。

产业发展必须解决好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的主观因素和技能、资金不足等客观因素。改乡大力实施扶志、扶智工程,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激发贫困户干事创业积极性。一是开办扶贫夜校,宣传脱贫政策,推介脱贫典型,剖析个性案例,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劝身边人,达到教育引导的效果。二是发挥典型帮带作用,建立党员联系贫困户、乡贤联系贫困户、脱贫示范户联系贫困户等制度,用群众工作群众做的方式,利用他们居住相近、人文相亲、际遇相同优势,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三是大力开展教育扶贫,全面落实资助政策,高效实施教育“推均”,切断贫困的代际遗传。同时大力实施就业脱贫,为贫困户提供“个性化”就业方案,对有劳动能力因家庭原因不能外出的,创办居家就业基地和扶贫车间;对有劳动能力而不愿劳动的采取“强制性”的就业措施,动员亲友“齐上阵”,乡村负责介绍到接园区企业就业;对劳动能力不强的,提供护林员、环卫工等公益性岗位。(张小平/图 孙锐/文)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