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双11”活动将至,你知道合肥有多少家网店、网站吗?你知道商品抽检的问题都有哪些吗?你知道网络购物时哪些陷阱可以避免吗?11月5日上午,星报记者走进合肥市工商局,专访该局网监部门的相关负责人,为省城消费者“双11”网购敲响警钟。 记者 王玮伟
数据: 21万余家网店、网站纳入监管,商品总数超760万件
在合肥市工商局网监局监测中心,一面巨大的显示屏镶嵌在墙壁上,显示屏对面的工作台上,几名工作人员通过各自桌上的电脑,正在关注着监测系统的实时状态。
合肥市工商局网监局监测中心负责人陈瑶告诉记者,显示屏上实时显示着当前合肥市的网络经营载体的变化。据其介绍,截止2018年10月30日,合肥市网络交易监管服务平台数据显示,合肥市各类网店、网站总数为21.38万家,商品总数760万余件。
记者从合肥市工商局检测中心的大屏幕可以看到,目前,合肥的网络经营载体分布主要为淘宝、天猫、京东、苏宁、国美、一号店和自建网站。其中,在合肥注册的淘宝平台店铺数量占比最多,为15万余家,商品数591万余件;其次为京东平台,共有1818个店铺,商品数101万余件;位列第三的是天猫商城,共有1709个店铺,商品数28万余件。
在抽检方面,今年以来,合肥工商已完成对合肥45家企业通过互联网销售的儿童用品、成人服装、建筑装饰材料、汽车用品类、家用电器类商品共79组进行了质量抽查检验,合格商品61组,不合格商品18组。目前,不合格商品已依法处理。据透露,不合格的商品中,服装和儿童玩具占比较高,服装多为纤维含量、标签说明不合格,儿童玩具多因安全性问题不合格。
案例:京东网购洗衣机,安装漏水致家具地板损坏
每年的“双11”都是消费纠纷的高发期,如遇到纠纷,消费者应及时与商家协商,在无法与商家达成一致情况下,应及时向网络平台、商家所在市场监管部门投诉。
以去年一起市场监管部门调解的案件为例,2017年12月17日,巢湖市市场监管局接到小君(化名)消费者投诉,称其在TCL京东直营店购买一台价值699元的洗衣机。当日,商家派师傅上门安装。12月19日,让小君意外地是,水龙头竟然开始漏水,并且更严重的事情随之而来,小君家中的家具、地板均被损坏。
随后,小君多次与商家协商,但解决方案一直未能达成。气愤的小君投诉至监管部门,要求商家进行赔偿。经工作人员多次调解,2018年1月29日双方达成一致协议,商家一次性赔偿消费者家具损失3600元。
陈瑶表示,随着网络商品交易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从网上购买家电等需要上门安装的商品。网络商品经营者应当遵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害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承担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提醒:理性消费不跟风 促销规则要看清
双十一即将来临,各大电商平台和商家都开启了各式各样的促销活动,包括满减、津贴、优惠券、预付定金、集赞抵现等,网络集中促销大战一触即发。对此,合肥市工商局提醒,消费者首先要保持理性,面对各种促销活动建议以实际需求为准,不盲目跟风,尤其是面对一些网络直播平台推荐的网红商品,要仔细辨别,品质为上。
网络集中促销期间购买商品前要仔细阅读促销规则,避免购买时出现优惠券限制使用、货物售出概不负责等情况,影响网购体验。
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购物的盛行,网络交易模式的多样化,消费者面对的选择越来越多,容易产生选择疲劳。那么如何在众多商家及平台中选择心仪的商品?建议消费者在网购时货比三家,对同一商品进行多平台多商家比价,也可以使用比价软件查询历史价格,避免误入商家先涨价后打折的套路中。
对于好评“水分”,消费者一定要警惕注意其中是否掺杂不实评价,是否存在“刷好评”行为,同时,消费者可以多留意中差评,相较于好评而言,这些评论更显真实。值得注意的是,为保障个人财产安全,对于各类的砍价链接,建议消费者要谨慎对待,切勿轻易填写个人信息,遇到有转账汇款要求时要果断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