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24H > 正文

三年,合肥至爱康复中心帮20名大龄自闭症孩子成功就业

2018-09-28 12:24:42 来源:安徽财经网   编辑:沈娟娟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 (http://www.ahcaijing.com) 讯 自闭症儿童被称为“星星的孩子”,如今的发病率已经升高到1%,这也就是说,平均每100个孩子中就有1个患有自闭症。

在第四届安徽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经蜀山团区委推介,“天生我才”大龄自闭症儿童职业康复项目获得二等奖,它主要针对14岁的大龄自闭症儿童,为他们打开“就业之门”。日前,记者对这个项目进行了探访。

三年,20名大龄自闭症孩子踏上就业之路

波波(化名)是一名自闭症患者,今年已经22岁,记者在合肥市蜀山区至爱阳光儿童康复中心见到他时,他正在团扇和荷包上画着自己的作品。

青青的竹叶、红红的梅花、黑黑的树枝……波波一点点从颜料瓶子里倒出自己想要的颜色,再用手将瓶子拧好,这一系列动作,他做得比平常人缓慢不少,拿起手中的笔,他一点一点开始了自己的创作。

“他画画特别好,学了8、9年,之前在我们这里训练过,后来回家呆了一段时间,不愿意跟人接触,现在在辅助性就业中心工作,就是简单的手工作品,比如折纸、做发卡等。”合肥市蜀山区至爱阳光儿童康复中心园长许琳介绍,经过康复训练和做手工,波波现在已经不再总是黏着爸爸妈妈了,“每天刷卡坐公交车,从家到中心,都是他一个人完成的。”

像波波这样的自闭症儿童,在合肥还有不少。2005年,8名自闭症儿童家长创办了安徽省第一家自闭症儿童专业康复机构“至爱阳光”,先后为全国各地500多名自闭症、智力障碍儿童提供康复,最终有20名大龄自闭症孩子走上不同的就业之路。

洗衣、做饭、理货,一个动作分解成无数个

记者在康复中心看到,蜗牛手工坊是孩子们都喜欢的职前培训中心,孩子们可以在里面做手工皂、手绘包等,除此之外,还有一间间特殊的训练教室。

“这里是厨房,孩子们正在学习如何做菜,那里还有教孩子们购物、理货、洗衣等等的教室。”许琳说,每一个孩子进入康复中心的手工坊后,都会接受一系列的测评,看看孩子适合做哪些工作,而中心则主要为孩子们进行手工、社会交往、能力提升的培训。

很多的时候,许琳和她的同事们会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社会力量,为孩子们提供各种实训的机会,洗车房、便利店、餐厅等都留下他们忙碌的身影,“比如洗车,很多孩子都不会,我们老师就会先去学,然后回来后再慢慢教孩子们。”

跟普通的孩子不同,康复中心的老师总会耐心地将一个简单的洗车动作分解成无数个小动作、小目标,比如拧毛巾、擦玻璃、分区域,每次孩子们掌握了一个小目标后才会进行下一阶段的训练。

希望自闭症孩子就业从“辅助性”到“支持性”

三年前,至爱阳光儿童康复中心发起“天生我才”项目,旨在通过“职业康复”手段,为14岁大龄自闭症儿童融入社会,实现“自我造血”和“自我赋能”的目标进行探索。

“我们直接服务对象150人,最终有20名大龄自闭症孩子实现就业,实现支持性就业的只有2名,大多数还是在我们的辅助性就业中心里做一些手工。”许琳解释,支持性就业就是自闭症孩子进入社会大家庭,从事一些正常人也能干的工作。

15岁的昊昊(化名)在经过康复训练后技能掌握得不错,目前已经成为一名传菜员,每天在饭店里忙忙碌碌,这让许琳很欣慰。

许琳说,今后希望更多的自闭症孩子从辅助性就业过渡到支持性就业,“如果孩子能力不错,我们一定想尽办法帮他走上支持性就业的道路。”

丁海 孙雨静 刘晓朦 市场星报 安徽财经网记者 沈娟娟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