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24H > 正文

一句承诺,退伍老兵替牺牲战友们尽孝

2018-06-21 12:59:59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沈娟娟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http://www.ahcaijing.com)讯 29年前,在战火纷飞的老山前线,王建龙看着同乡战友冯伟兴在身边倒下,他给了战友一个最朴实的承诺:“你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我一定代你为他们养老送终。”

如今,53岁的王建龙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寻找战友,抚慰、帮助逝去战友的亲人,帮助贫困战友渡过难关,向社会奉献爱心,至今已捐赠100多万元款物,希望在战友中建立“帮困解难”机制。

辞职下海只为替牺牲战友尽孝

在王建龙的家中,保留着一本他最珍贵的战争日记,18岁就去当兵,第二年就上前线。

“几乎天天都能看到战友死亡,于是我们就约定好,谁活下来,就要替牺牲的战友尽孝。”王建龙也加入了进来。

战场上,每天都面临着危险,王建龙的一只耳朵就是在那时候被炸聋了,让他印象最深的一次战争,听到炮弹逼近自己的声音,他看到战壕中有一具战友的尸体,把尸体背在背上才逃过一劫,“从那时起,我下定决心,如果活着出去,一定要替牺牲的战友们做点事。”

1988年,王建龙退伍,父亲在他60岁那年去世了,他心里觉得“尽孝不能等”。不顾家人的反对,他辞去了稳定的工作,出去天南海北跑业务,“我不敢告诉家人我的真实想法,其实我是想寻找牺牲战友的亲人,哪怕一年只能找到一个。”

到目前为止,王建龙已经找到了20个牺牲战友,无论他在哪里工作,他总不忘兑现对战友的承诺,寻找为牺牲战友尽孝的机会。

扫墓、看望老人,他为战友活着

逢年过节,王建龙回到上虞老家,总不忘记去看望冯伟兴的父母。每年农历二十三,只要在家乡,他总是按乡中习俗,去冯家拜年,如果没空回家乡,他就打电话或以其他方式向冯家问候。

2010年,冯伟兴的母亲去世,王建龙获知消息后,放弃第二天要洽谈的一个重要项目,立即乘车返乡,随冯家亲属为老人送终。而对于皖籍战友陈舟峥,他连续十多年看望年迈的双亲,陈舟峥的妹妹结婚,他还以女方哥哥身份出席婚礼。

陈舟峥的父母逢人便夸王建龙:“我们虽然失去了亲生儿子,但王建龙却给了我们儿子般的关心,他就是我们的儿子。”

战友雷修锋退伍回乡后,经济较为困难,王建龙将雷修锋夫妇请到合肥,为他们租房子,安排他们在自己厂里干活;战友龚治爱下岗后,身患疾病,王建龙闻讯给其汇去钱款;战友李辉生活困难,王建龙又给其汇去2000元……

“大家都是战友,那种生死凝结的情谊,我终生铭记。”王建龙说,自己已经联系上全国大多数战友,在一次聚会中还提议建立“帮困解难”机制,共同携手度过难关。

会让女儿将自己的行为延续下去

“凭我自己的能力,能有多大能力,就做多大事,除非我不在世了。”王建龙有个打算,如果有一天自己也去世了,会让女儿继续替自己给战友尽孝,去看看牺牲战友的父母,去给战友扫扫墓。

王建龙有一个人生指南:当兵要当好兵,创业要称好汉,做人要做好人,目前,他在合肥市蜀山区南七街道注册成立了一个公司。多年来,他总是尽己之力,努力为社会传递爱心。

2003年非典,他购买了2.4万多元消毒药品,捐给奋战在交通战线上的职工;2005年,他看到报纸上一则求助信息,立即带头捐助,并组织朋友开展专项“爱心捐助”;2008年汶川大地震,他先后通过企业主管部门和向灾区捐赠8万元。

据统计,王建龙已陆续向社会捐献100多万元爱心款物,在他的带动下,女儿也积极参加校内捐赠,上中学时就捐出了多年积存的5000元压岁钱。

张奇元 刘亚萍 市场星报 安徽财经网记者 沈娟娟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