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三角城市群中,芜湖或许并不是最耀眼的那一个,却是最具变革精神的城市之一。
从“傻子瓜子”的“破冰”到奇瑞汽车的“无中生有”,从海螺集团的“革新”到方特乐园的“转型”,正是这种深植于骨髓的变革基因,让芜湖一直勇立潮头。
近年来,在“人民城市”的理念引领下,一场静水深流的变革——“城市更新行动”,又在悄然重塑着这座城市。

半城山半城水城市风貌
没有大拆大建的推倒重来,也没有盲目扩张的贪大求洋,芜湖——这座被誉为“长江巨埠、皖之中坚”的江城,便完成了向创新宜居之城的华丽嬗变。
芜湖的“城市更新行动”告诉人们:城市更新,不仅仅只是空间的再造,更是城市功能、城市生态、城市文化和城市治理的一场“合奏”。
一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更新多是由“管理者”——政府来主导,自上而下地向前推进。然而在芜湖,一个与以往迥然不同、更具开放性的“城市治理共同体”的打造,却让“管理者”的角色转变为“合伙人”。
创设于2021年的芜湖“人民城市建设合伙人”制度,广泛邀请在芜企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到城市规划、建设、治理和发展中。
共建、共治、共享——这一城市发展新理念,让奇瑞、海螺等本土世界500强企业,以及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程大学等众多高等院校,不再只是城市发展的被动参与者,而摇身一变成了城市发展的“合伙人”。
在芜湖“三湖”片区的更新中,政府负责土地收储与规划,奇瑞投入研发与产业;在“老船厂1900”项目中,市、区两级国资与市场资本合资运营……这种“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的城市更新模式,打破了以往由政府大包大揽的路径依赖。当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时,城市更新也就变得更加科学、也更加具有可持续性了。
2023年,芜湖启动“人民城市体验官”制度。该制度为芜湖践行“人民城市建设”添加了一个生动的注脚:人大代表、媒体人和基层工作者以“体验官”身份走街串巷,他们犹如城市治理的“啄木鸟”“智囊团”,深入城市运行的各个细微之处,发现问题,提出建议,让城市更新从“我觉得你需要”,转变为“告诉我你需要”,从而有力推动形成了“人人参与人民城市建设”的浓厚氛围。
二
芜湖“城市更新行动”一个令人惊叹之处,在于对城市“存量空间”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芜湖并未像有些城市那样,将老厂房、老街区视为“包袱”,一拆了之,而是将其视作承载了历史与未来的一座座“宝藏”。
芜湖造船厂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1900年,其前身是清朝时创建的福记恒机器厂,在中国近代工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老船厂1900”项目,是利用芜湖造船厂的旧工业厂房和场地,改造而成的一个集文化、艺术、旅游、商业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创产业聚集区。该项目虽保留了万吨轮船的下水滑道和龙门吊等工业遗存,但并不是简单地进行“博物馆式”封存,而是将其转化为篮球公园、钟书阁、艺术展陈空间等城市文旅场所。这种“保留记忆、植入新魂”的做法,让“工业锈带”焕发出独特的文化魅力与商业活力。
位于镜湖区、毗邻长江的朱家桥尾水净化生态公园,是利用污水处理厂的尾水进行深度净化,并在此基础上建设的一个集水质净化、生态修复、科普教育、休闲游憩于一体的多功能公共生态空间。该项目每天处理12万吨尾水,不仅守护了长江生态,更成为芜湖现代化城市建设中一张靓丽的“绿色名片”。

朱家桥尾水净化生态公园
中山路步行街向镜湖下方“挖”出790个停车位,向镜湖上方延伸出亲水平台,在城市的心脏地段实现“湖街一体”,成为广大市民日常休闲的“网红打卡地”。
这些案例无不说明:城市更新并不是与过去决裂,而是要让城市的每一寸土地,都能找到最适合当代的崭新“角色”。
三
芜湖“城市更新行动”注重与产业创新的紧密结合,特别是围绕5000亿级的汽车产业,构建了“人、产、城”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
“三湖”片区原是传统的制造业园区。芜湖通过盘活闲置低效用地,打造了奇瑞全球研发总部、蜻蜓湖科技园和汽车电子产业园等“一总部三园区”。
与此同时,该片区还同步导入高档酒店和运动中心,将老旧民居改造为“人才会客厅”。这种“生产、生活、生态”深度融合的城市布局,彻底改变了过去开发区“白天人潮涌动、夜晚一片空城”的尴尬窘境,让高端人才不仅能“引得进”,还能“留得住”。
“以城促产、以产兴城”,使得芜湖的“城市更新行动”不再只是一项“烧钱工程”,而是真正推动了产业升级、吸引了人口流入。
有数据显示,近3年来,芜湖经开区GDP年均增长17%,亩均税收年均增长14%。这些都是产业之变给城市价值带来提升最直观的体现。
四
芜湖“城市更新行动”注重打造可持续性的实践模式,力图在资金平衡与长效运营上探索出一条新路。
“老船厂1900”项目采用“肥瘦搭配、近远结合”的模式,用经营性地产开发收益来平衡工业遗存保护、生态修复等公益性投入。预估项目建成后开发性收益可达8亿元,每年经营性收益约1亿元,从而实现了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
中山路步行街引入银泰集团统一规划运营,政府从“运动员”变身为“裁判员”,通过市场化专业运营,实现了商业活力与文化魅力的双提升。
在朱家桥尾水净化公园,芜湖与三峡集团合作的“厂网一体、按效付费”模式,将全市污水处理厂与管网打包运营,根据进水浓度等指标付费,不仅减轻了财政负担,更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五
芜湖“城市更新行动”,至少给我们带来三点启示:
其一,城市更新是一场“治理革命”。政府“口袋”里有没有钱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政府有没有整合资源、平衡利益、推动多元共治的能力。像芜湖这样,通过机制创新,将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城市更新也就有了坚实的保障。

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江南春城小区
其二,城市更新需要“长期主义”。 政府不能把城市更新当作“面子工程”来抓,而要着眼于长远,一任接着一任干。芜湖从2021年起系统推进“人民城市建设”,至今仍保持足够的战略定力,因此才取得让广大市民看得见的成效。
其三,城市更新要“以人为本”。 从芜湖来看,无论是北门的“桂花树议事会”,还是三桥体育公园的全龄段运动场地,或是遍布全城的“口袋公园”“城市书房”,始终将城市更新的核心聚焦于“人的需求”“人的体验”和“人的发展”,让人民的生活更美好。
新的时代,如何完善城市功能、激活城市基因、提升城市品质,让城市真正成为人民诗意栖居的幸福家园,芜湖,或许是值得被看见的“样本”。
朱晓凯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