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副刊 > 正文

魏明伦的金石赋声

2025-03-14 14:16:54 来源:人民政协报   编辑:杨蕊   

蜀地多奇才,而能把《两都赋》的典雅与川江号子的激越熔铸一炉者,唯魏明伦(第七届、第八届和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一人。

20世纪80年代的某个冬夜,魏明伦在自贡盐场旧址写下《盖世金牛赋》,他笔下的“牛郎织女,银河作证”不再是小儿女的私语,而是劳动者脊梁上凝结的盐霜。这种将市井烟火升华为天地正气的笔法,让骈文这种濒临失传的文体重新有了人间温度。

在《中华世纪坛赋》的创作过程中,这位自称“小学肄业”的辞赋家竟把《文心雕龙》与《共产党宣言》并置案头。他说辞赋不是古董花瓶,而是能装得下长江黄河的青铜鼎。当人们惊叹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磅礴气势时,或许不曾注意那些藏在四六对仗中的密码——某个工地的夯歌、某段川江纤夫的呼号,都被他悄悄织进锦绣文章。

2008年汶川地震后,魏明伦为八一康复中心撰写的赋文,字字浸透血泪。他拖着病躯考察断壁残垣时,看见的不仅是满目疮痍,更是在废墟上重生的勇气。那些看似工整的骈俪句式里,暗藏着川人特有的幽默与坚韧:“地动山摇何所惧,重整河山待后生。”

暮年病中的魏明伦,常把《岳阳楼赋》的手稿压在枕下。有人问他为何独爱这篇,他笑言这是与范仲淹的隔空对话。当“先天下之忧而忧”遇上“登楼非为伤往事,把酒原为问苍生”,成为跨越千年的精神共振。

笔者最后一次见到魏先生挥毫,是在一个深秋的午后。阳光斜照进书房,他悬腕写下“涪城起凤”四字,笔锋如刀、力透纸背。凤鸣岐山的典故,经他描写成了对后辈的期许。那些墨迹未干的辞赋,如今都化作蜀道上的金石之声,叩击着后来者的心扉。 向明月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上一篇:故城的康桥絮语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