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冬奥场馆再利用的启示

2023-02-12 12:31:32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编辑:宋娟   

北京冬奥组委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北京冬奥会举办一周年来,永久场馆赛后利用率达100%,实现了场馆从赛时到赛后的顺利衔接和长期运营。冬奥场馆实现再利用,既是北京冬奥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延续,也为未来提供了可借鉴推广的经验。

首先,结合群众需求。北京冬奥会激发了国民对冰雪运动的热情,而冬奥场馆正是推广冰雪运动、带动全民健身的绝佳场所。比如,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开放约6000平方米的冰面供公众滑行,实现了从“最快的冰”到“大众的冰”的转变;北京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则面向社会举办冰球和花滑课教学活动,让普通人得以体验冬奥运动员的感觉。乘冬奥之风,一批冰雪运动项目正在神州大地生根发芽,再利用的冬奥场馆则让更多人有机会感受奥林匹克运动的魅力。

其次,发展赛事经济。奥运场馆拥有一流的硬件设施,可通过承办国内外高水平赛事,挖掘其公共服务价值。比如,延庆赛区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未来将定期举办国际赛事,国家体育馆冰球馆成为承接冰球赛事及专业队训练的场地。随着赛事活动的举办,不仅有利于提升举办地的知名度,还可衍生出赛事经济。围绕奥运场馆的再利用,一些赛事举办地也有望找到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再次,融入地方发展。奥运场馆也是宝贵的文体旅游资源,可通过开发文娱展演等功能,将场馆永续利用融入地区发展大局。比如,北京工业大学奥林匹克体育馆展出了冬奥火炬等各类承载冬奥记忆的展品,在满足体育教学科研需求的同时,也成为传承奥运文化的教育基地。张家口赛区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则计划整合周边山地、森林等资源,打造户外运动公园,发展特色旅游、休闲度假等产业。

今年,我国即将举办成都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杭州亚运会等重大体育赛事。未来,更多国内外知名赛事有望在我国举办,北京冬奥会场馆赛后再利用的成功经验,也将给赛事举办地以更多启迪和示范。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苏瑞淇)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