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年终报道·2022奔向美好 | 瞰自然“精灵”之美

2022-12-20 09:19:39 来源: 新华社   编辑:田双   

近年来,

中国不断加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力度,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各种野生动物,

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记者的镜头中。

点击下面的图片,

让我们从航拍到特写,

揭秘自然“精灵”的身影。

↓↓↓

藏羚羊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上世纪80年代,

因不法分子猎杀,

可可西里藏羚羊数量锐减至不足2万只。

得益于各方多年保护,

目前可可西里藏羚羊种群数量

已恢复至7万只左右。

普氏野马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原生地在中国新疆的准噶尔盆地

和蒙古国西部。

受盗猎等因素影响,

普氏野马一度在原生地灭绝。

1985年,中国从国外引入11匹普氏野马;

2000年,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

饲养的野马总数接近百匹;

过去近20年间,

经过多批次野马野放,

2020年底,

野放野马种群数量已增至274匹。

海南长臂猿是世界上

最稀有的灵长类动物之一。

20世纪80年代,

海南长臂猿仅存不到10只,

是世界上濒危程度最高动物之一。

2022年初,

随着海南长臂猿今年新添一只婴猿,

其种群数量已恢复至5群36只。

朱鹮有“东方宝石”之誉。

1981年5月,

中国鸟类专家在洋县

发现世上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

由此,一场拯救朱鹮的行动迅即开启。

呵护备至,

7只朱鹮开枝散叶,

如今在全球已繁衍至近万只。

种群濒临灭绝的命运得以逆转,

朱鹮保护创世界濒危动物保护典范。

一个个自然“精灵”生活环境的变化,

都是我国生态环境改善的缩影。

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我国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

74%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

得到有效保护。

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的面积

约占全国陆域国土面积的18%,

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

野外种群数量得到恢复与增长。

接下来,

跟随新华社记者的无人机镜头,

让我们共瞰祖国自然环境改善、

野生动物自在生长的大美景象。

记者:陶明、邵瑞、张端、普布扎西、张楠、张丽芸、季春鹏、江文耀、肖艺九、丁磊、姜帆、吴刚、杨青、蒲晓旭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