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三角地区要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安徽积极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以“科创+产业”为引领,探索建立跨区域协同创新的合作机制,携手沪苏浙,将长三角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共同体。
我现在是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环境产业合作示范园区,经过2年多的发展,现在这里集聚了来自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各地的300多家环保领域的重点企业和研发团队,并形成了一批涵盖大气、水、土壤等监测和治理领域的高精尖技术和产品。
位于环境产业园内的中科环光公司一直专注于大气监测激光雷达产品的研发,这段时间,他们与沪苏浙企业合作开发的国产激光器在臭氧激光雷达里得到应用,核心产品不仅功耗、体积都得到提升,激光脉冲的频率也从10hz到100hz提升到4、5000hz,这意味着他们的雷达分辨率大大提高,实现了车载走航过程中运动监测。
通过这个产业联盟我们能够接触更多的产业上的同类企业,可以共享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资源,我们找到了做激光器壳体、特殊镜片加工、激光增材制造产业的加工公司和产业园,加速我们产品的研发和推广试用。
在环保联盟“强磁场效应”下,示范园区集聚了中科院合肥研究院、G60科创走廊9城市相关高校院所、重点环境企业和环境产业公共服务机构等联合开展研究,目前,园区拥有大气环境污染检测先进技术与装备等27个国家级和省级科研平台,为产业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国家级平台从技术研发方面在行业中属于领头羊的地位,围绕它形成的产业链,集聚度会比较高,我们产业落地项目有1/3来自长三角其他城市,经过这两年的发展,我们的产值提升了将近10倍,由以前2、30亿规模成长到今年接近400亿规模。
眼下,安徽已经参与或牵头成立了数十个长三角产业联盟,并率先设立长三角科技创新联合攻关专项63项,攻克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走进中电科38所微系统技术研究部,一排排自动化设备正在进行电子元器件的智能化钎焊组装,从去年开始,中电科38所与浙江省优势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联合攻关,团队已突破了高端焊接领域的多项关键技术。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我们拿到了省重点研发计划获得125万资金支持,我们在项目的申报和审批流程大大简化,节省了科研人员很多时间,得到了更多的专家资源支持,大大推动了项目顺利进行。
跨区域的联合创新攻关越来越多,合作机制也越来越顺畅,特别是今年,长三角三省一市共同制定出台《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合作机制》,聚焦制约国家重点产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凝练2到3年可取得突破且需要跨区域解决的需求,三省一市联合发布需求“榜单”,通过实施“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新型项目管理模式,激发科研团队创新创造活力。
目前,首批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领域20项联合攻关需求已面向全球进行发布,其中安徽有5项。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沪苏浙的创新联动,同时做好经验总结和复制推广,更好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长三角地区要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安徽积极推动合肥、张江科学中心“两心同创”,并与沪苏浙共同成立了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携手承接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和重大科技专项。目前,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已集聚重大科学装置23个,科学仪器30000多台套,三省一市技术市场互相间合同输出有1.4万项,交易额540多亿元。
长三角地区应该要无障碍,科技和教育要一体化,来共同发力加快顶尖科学家的培养,推进一个原创科技成果无论是发明还是转化方面一起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