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孕产妇、儿童、老年健康、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免疫规划等领域专家出席新闻发布会,介绍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介绍,没有完成疫苗接种的老年人应尽快接种疫苗。(12月13日央视网)
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常继乐近日介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全程接种2.28亿,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60岁以上人口的90.65%和86.38%;80岁以上老年人的全程接种率为65.7%,加强针接种人数占80岁以上老年人总数的40%,疫苗接种率不是很高。老年人年纪大,普遍免疫力较低,他们是新冠病毒易感高危人群,而一旦感染,新冠对他们造成的伤害也会比其他群体更大。疫情防控优化,不再追求“社会面动态清零”,各地感染者越来越多。张文宏对此就作出了预测:一个月内将现感染高峰。老年人接种率并不算高,大大增加了新冠病毒对他们带来的危害性。
老年人接种率较低,是受到多重因素影响,比对疫苗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有担忧,对疫苗缺乏足够认识,担忧加重基础病;而一些老年人认为自己平时较少出门,与人交流较少,感染新冠的可能性较小,所以也就心存侥幸心理……事实是,老年人就算较少出门,也没有生活在“真空”中,他们接触的家人、探视人员等,也有感染病毒的可能,他们仍然存在被感染的风险。
研究表明,接种疫苗可显著降低老年新冠患者重症和死亡风险。老年人群体存在的疫苗犹豫现象,让新冠成了威胁老年人生命健康的一大“杀手”。早在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把疫苗犹豫列为全球健康十大威胁之一。打好“预防针”,才能更好“治未病”,接种疫苗能够有效预防传染病。
对此,要能提高老年人疫苗接种率,就要降低这一群体存在的疫苗犹豫现象。比如要能强化宣传科普力度,开展健康科普的知识宣传,让老人及其子女认识到疫苗接种对老年人的重要性。同时,还要改进预防接种不良事件监测系统,满足公众对接种不良事件的知情权,减少公众担忧。还要通过为接种者购买疫苗接种事故保险等,更好免除接种者的后顾之忧。与此同时,还要重视媒介作用,需要公卫机构、专业人士能够“抢占”舆论阵地,能够在社交媒体上正确引导公众。社交媒体平台对于各种疫苗谣言、健康谣言等,要能加大清查力度,阻断各种谣言的传播,让网友能够通过网络获取有效信息,而不能任由谣言满天飞,误导公众。同时,也要确保疫苗质量安全。
不能让老年人成疫情防控薄弱环节,要加快构筑老年人免疫屏障。要通过多方入手,才能消除老年群体的疫苗犹豫,提高老年人的疫苗接种率,从而才有利于进一步筑牢免疫屏障,有助于将新冠病毒对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的威胁降至最低。(作者 戴先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