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重庆綦江:老盐菜迎来乡村振兴新机遇

2022-11-09 12:19:58 来源:新华社   编辑:杨蕊   

眼下,重庆市綦江区金钗村的村民们正忙着翻土、栽苗。“咱们的老盐菜卖得好,今年还要多种50亩青菜头呢。”71岁的村民幸贤蓉告诉记者,多亏了合作社,以前一斤5元的老盐菜,现在一小罐能卖到7元。

金钗村有种植青菜头、腌制老盐菜的传统。不过,占地7.2平方公里的金钗村,常住人口仅500多人。村里大多数青壮年选择外出打工,使这里成了“空心村”。

“村里有种植优势,但缺乏销售渠道和产品加工能力。村民需要肩挑背驮老盐菜,搭车去街上卖。因此,我们于2020年成立了綦江区金钗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致力解决老盐菜的销售问题。”重庆市綦江区税务局驻金钗村第一书记严风麟说,一开始,合作社只是简单地收老盐菜、搭渠道,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卖老盐菜,当年收入仅5万元。

合作社工作人员在村民家收农产品。(受访者供图)

2021年,合作社利用电商平台并申请商标,拓宽销售渠道,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我们去年收了5吨多老盐菜,收入10多万元。同时,解决了番茄、豆子、大米等农产品的销售问题。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0多万元。”金钗村党总支书记陈洪说。

同年4月,在外企工作近10年的金钗人邓明玉选择回乡,成为一名综合服务专干。“村干部们每天在金钗村的联络群发布信息,紧抓党建工作;同时,还积极壮大青菜头产业。我作为本地人,更应该回来出一份力。”

现在村委会共有7名工作人员,平均年龄34岁。“我们年龄相仿,目标一致,做事情很有干劲。”邓明玉说。

村干部在金钗村便民服务中心开展直播带货。(受访者供图)

今年,金钗村又迎来新变化。合作社规整了50亩撂荒地,扩大了青菜头的种植规模;同时建成一个小型加工厂,实现洗菜、切菜、腌制等环节的标准化操作。幸贤蓉说:“去年底,村里每人有分红,我们很开心。”

严风麟表示,村里正积极引进志愿者等社会力量,解决产品营销缺乏创新、劳动力不足等问题。未来金钗村将做出更精细化、多元化的产品,探索一二三产融合的新路径。(记者陈青冰)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