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从吃得饱到吃得好”

2022-10-13 10:51:49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田双   

“喜迎二十大,奋进新时代”的红色横幅,挂在河南省首家合作联社——焦作菡香沿黄稻米合作联社大门口,映衬在蓝天白云间,格外醒目。

“十年了,看看俺们这合作社是不是变化很大?”10月9日上午,焦作菡香沿黄稻米合作联社社长王福军握住记者的手乐呵呵地问。

“从吃得饱到吃得好”

在河南省洛阳市伊滨区寇店镇二教塔社区,收割机在地里收割谷子。新华社发

十年前,记者来焦作市武陟县乔庙镇马宣寨村采访“问稻”。那时,“菡香稻米”合作社面临着少地、缺资金等发展瓶颈,王福军满脸愁云。十年后,再访马宣寨,不等记者开口,他就打开了话匣子。

“俺们可不是只换个牌子!”王福军介绍说,2012年焦作菡香沿黄稻米合作联社成立,建成标准化生产基地5万余亩。2018年,投资1.8亿元,新建食品产业园项目,包括大米生产区、米醋生产区、纯净水生产区、粮食仓储区等,建成了年产1500吨米醋米酒生产线,拓展了“菡香”米醋品牌。2020年,实施马宣寨大米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争取中央财政补贴资金350万元购买了插秧机、耙地机等大型农机具,进一步提升了水稻种植的机械化程度。

近几年,通过实施循环生态农业,推广种养加复合模式,合作联社大米加工生产的副产品稻糠喂猪,猪粪入沼池,沼肥用于种植水稻,沼气用于生活做饭、照明等,形成了清洁生产、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生产格局。

阵阵秋风吹过,与鲜艳的横幅一起随风荡漾的还有稻田里籽粒饱满的水稻。走进合作联社对面的两块稻田,一块牌子引人注目,上面写着:国家审定“宏稻”59。

“这是俺们绿色水稻研究中心的成果。”王福军自豪地说。目前绿色水稻研究中心已列入河南省省级工程技术中心,承担着河南省水稻新品种预备试验、区间试验、生产试验、旱直播试验并进行国家水稻新品种展示。

“咱们中国人已经从吃得饱进入吃得好的时代”,王福军说,保护名优农产品市场的环境越来越好,俺们马宣寨的“稻”路也越来越宽广。

记者 崔志坚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