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新华全媒+丨全球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673只 十年增长近一倍

2022-10-12 15:40:42 来源:新华网   编辑:杨蕊   

新华社成都10月11日电(记者胡璐、余里)憨态可掬的“国宝”大熊猫,深受世界人民喜爱。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主任段兆刚11日告诉记者,十年来,大熊猫人工繁育等技术快速发展,目前全球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673只,较十年前增长近一倍。

段兆刚介绍说,我国大熊猫野生种群从20世纪80年代的1114只增长到1864只,受保护的大熊猫栖息地面积大幅增长。同时,全力开展圈养大熊猫种群繁育攻关,圈养繁殖大熊猫数量和质量实现较快发展。

饲养员在为大熊猫喂食营养早餐。(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供图)

作为大熊猫保护研究的“国家队”,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在攻克大熊猫人工繁育“三难”的基础上,率先制定大熊猫人工授精技术标准,并开展“爱心饲养”,落实谱系管理,实行优生优育,推动实现人工繁育种群快速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中心搭建了全球最大、合作最广泛的大熊猫国际国内合作交流平台,国际合作的国家和地区增加至16个,帮助境外大熊猫繁育成活21只大熊猫幼仔。“大熊猫保护事业的发展,背后是生态保护理念的进步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段兆刚说。

十年来,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成功探索建立了一套大熊猫野化培训、放归、监测技术,共野化放归人工繁育大熊猫10只,存活9只,为实现人工繁育大熊猫在自然栖息地生存和复壮野外濒危小种群打下坚实基础。

为留存小种群遗传资源、丰富野化放归技术,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还率先开展野外引种研究,先后将6只野外救护和人工繁育雌性大熊猫放归野外引种,到目前为止成功繁殖10只,存活8只。

段兆刚说,未来我们将重点围绕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加强基础研究,运用野化放归和野外引种关键技术,推进大熊猫迁地和就地保护融合发展。深化大熊猫合作交流、文化宣教推广,努力将大熊猫保护打造成新时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名片”。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