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热评丨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打通政务信息共享的“毛细血管”

2022-10-11 15:51:25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杨蕊   

企业开办准营、新生儿出生、扶残助困、二手房转移登记……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打造政务服务升级版的指导意见》,提出在2022年年底前实现5项企业政务服务和8项个人政务服务一次办,并在2025年年底前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一件事一次办”。

过去,由于办理一些政务服务事项需要材料较多、不同部门之间系统未衔接、企业和个人对申办流程不熟悉等原因,一件事需要几次办成的情况并不少见。面对优化营商环境、“让数据多跑路”的要求,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成为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必然要求。

以人生第一站“出生”为例,新生儿出生需要办理出生医学证明、新生儿落户、医保参保登记和社保卡申领等事项。对需要办理这些事项的新生儿父母来说,孩子出生以后产妇护理、婴儿照料本就忙得焦头烂额,如果这些政务服务需要几次跑动才能办成,无疑会牵扯他们的精力,也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办事成本。尽可能简化程序,切实享受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成就,是不少新生儿父母的美好期待。

推进“一件事一次办”,两个“一”字的要求并不简单。从普通人生活的实际需求出发,建立对接不同职能部门的系统,实现多个事项“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端)受理、一网办理”。对于涉及面广、办理量大、办理频率高、办理时间相对集中的政务服务事项,要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由“多地、多窗、多次”向“一地、一窗、一次”转变。把多个部门相关联的“单项事”,整合为企业和群众视角的“一件事”,视角变了流程才会跟着变,办事过程中的堵点难点才会打通。

有关部门此前介绍,“掌上办”“最多跑一次”在全国已经广泛实践,“一网通办”“跨省通办”深入推进;近90%的省级行政许可事项实现网上受理和“最多跑一次”,平均承诺时限压缩了一半以上。很多此前要求公民必须本人上门办理的业务,实现网上受理、远程审核,政务服务“24小时在线”,充分发挥了“数字中国”的力量。

在感受政务服务事项“一件事一次办”成果的同时,各地区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系统对接深度不够,数据共享难,不同地区集成化办理服务的名称、标准、规则不一致等问题。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尤其要打通政务信息共享的“毛细血管”,推进系统互联互通、数据按需共享应用,时刻适应技术迭代,为“互联网+政务服务”打开更多可能。

(文丨王钟的)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