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我国建成全球最大疾病和健康危险因素监测网络

2022-06-18 11:36:41 来源:新华网   编辑:李小凡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记者顾天成、董瑞丰)疾病预防控制事关人民生命健康,事关公共卫生安全。一组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疾病和健康危险因素监测网络,重大疾病防控水平提高明显,多种“疫苗可预防传染病”降至历史最低水平,艾滋病病死率、结核病发病率显著下降,“乙肝大国”摘帽……这是记者17日从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的。

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提出坚持“预防为主”,多举措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十年来,我国重大疾病防控水平不断提高。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现场。(新华社记者 顾天成 摄)

“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我国各级疾控机构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雷正龙说,目前,全国有国家、省、市、县四级疾控中心共3376家,卫生技术人员达15.8万人,实验室检测水平不断提高。

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手段,我国免疫规划事业成效显著、影响广泛。当前,我国中央财政每年投入超40亿元免费向居民提供免疫规划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已达到15种。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说,目前,我国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多种“疫苗可预防传染病”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此外,针对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病的综合防治工作也取得成效。

“过去十年,我国累计建成488个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吴良有说,在慢性病的早防早筛早诊早治方面,依托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目前每年向400多万高发地区居民提供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早期筛查干预惠民服务,提高愈后和生存治疗水平。

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继续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规划和专项行动为抓手,加强部门协作,加大社会动员,推动各项防控措施落地见效。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