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公共文化服务更贴心更暖心(潮头观澜)

2022-05-12 14:43:27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杨蕊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统筹城乡和区域文化均等化发展,加快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公共文化的硬件设施水平不断提升,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乐享文化的精彩。在全国各地,一座座文化场馆在城市拔地而起,惠民利民;一座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遍布城乡,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一个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在农村人气高涨,积极对接着乡亲们读书看报、观赏电影、开展文体活动的需求……广大群众的文化获得感映在笑脸上、舞在脚步中。

公共文化的软件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让公共文化服务更贴心更暖心。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积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推动服务对口对味、提质增效,“供其所需”“绩效考核”“点单服务”“订单服务”成为各地公共文化服务创新举措的关键词,“高颜值高品质”“有数量有质量”则成为群众反馈最多的词汇。

公共文化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线上、“云端”让服务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实施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建设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启动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打造“云端博物馆”“云上村晚”等全景式数字体验平台……借助各类数字化服务,优质的文化艺术资源不再被山水阻隔,城乡群众能够同步分享文艺展演、专题讲座、艺术慕课等公共数字文化产品。

更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公共文化服务潜力巨大,舞台广阔。我们要用情用心用力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为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