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用“绣花功夫”推进“三无”小区治理

2022-05-06 09:31:26 来源:《半月谈》   编辑:杨蕊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当下“三无”小区的治理成为普遍存在又亟需解决的民生难题。记者调研发现,目前“三无”小区面临物业“懒得管”,居民“不服管”,职能部门“很难管”等困境。因其治理较为复杂,安全隐患多,正成为城市里的顽疾。

“三无”小区一般指的是无主管单位、无物业管理、无人防物防的居民住宅小区,“三无”小区往往建设久远、设施老旧。2019年6月19日,国务院部署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几年来,老旧小区改造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城市里,仍有一定数量的“三无”小区。

这些“三无”小区脏乱差成了通病,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面临物业“懒得管”,居民“不服管”,职能部门“很难管”等困境。比如“三无”小区建设年代久远,小区内的老房子往往年久失修,管护、维修成本高。物业进驻积极性差,即使进驻了,也由于缺乏资金、人力等,导致“失管”。而“三无”小区往往流动人口多,组成复杂,管理较难,而“三无”小区治理成了难题,也会让业主渐渐对业委会、物业产生抵触情绪,陷入“越难管越无人管,越无人管越不服管”的怪圈。

要解决“三无”小区难题,让“三无”小区变成“三有”小区,就要多措并举、标本兼治。要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要能攻坚克难,加大力度破除难点堵点。还要解决职能部门之间职能职责不清晰、职能交叉等“九龙治水”问题。相关执法部门要能加大执法力度,要与物业、业委会等形成良性互动机制,要建立健全有关单位分工协作的长效工作机制,要拧紧责任链条,让相关各方能够守土有责。“三无”小区治理困境需要责任“填充”。同时,要提升小区居民自治水平,没有成立业委会的小区,要能尽快成立业委会,已经成立业委会的小区,要让业委会更好发挥自治作用。

“三无”小区能否走出治理困境,也是对地方政府、各职能部门治理能力的考验,需要提升基层精细化治理水平,用“绣花功夫”推进“三无”小区治理,把“三无”小区织就成“幸福”小区。

戴先任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