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中国宝武马钢交材车轮车轴厂生产协调员沈飞——不断钻研,才能做到专业(劳动者之歌)

2022-05-02 12:36:46 来源:人民网   编辑:刘珍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这阵子,中国宝武马钢交材车轮车轴厂生产协调员沈飞非常忙碌。“最近接了一个弹性车轮项目,正抓紧时间列清单、备刀具,检查工艺装备。”身穿蓝色工装,戴上安全帽,沈飞一边调试机床参数一边说。

1995年,年仅17岁的沈飞进入马钢工作,从炼铁厂机修车间的一名普通车工干起。如今,他已成长为车轮车轴厂的数控加工高级技师,爱琢磨、肯钻研、敢创新,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一进厂就和金属材料打交道,从事机械零部件生产。没料想,普通车床刚上手,我又成了数控车床的操作工人。”沈飞回忆,车轮数控加工得会编程,自己却是个门外汉。

拼命学,努力赶。白天干活,沈飞跟在经验丰富的同事后头,用心观察;晚上回家,捧起编程的书,读到深夜;休息时间,他还在马钢职工大学学习……沈飞说,这个行业涉及的学科不少,从加工工艺到测量技术,从材料性能到切削刀具,只有不断钻研,才能做到专业。

2016年,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攻克了国产时速350公里“复兴号”高铁车轮机加工难题。

高铁运行时,要在高速行驶状态下保持平稳,车轮动平衡十分关键。面对15克每米的动平衡目标数值,沈飞团队一开始犯了难:“影响因素太多,做好机械加工不一定就能实现。可当技术部门把这个数值转化成0.03毫米以内的加工误差后,我们想着一定要试试看。”

于是,沈飞一头扎进车间,一次次尝试,一点点摸索,终于达成目标。可没高兴多久,动平衡检测结果不太稳定的消息传来。立即寻找原因,排查影响因素。历经近3个月的高强度验证,问题得以解决。这次成功,促进了国产化高铁车轮批量生产。

在沈飞看来,作为一线工人,除了迎难而上,还得多思考、敢创新。在提升技艺的同时,努力将技术部门的创新设计变成产品。

近5年来,沈飞取得27项创新成果。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的他,还给工人们开展技能培训,培养出了一名数控高级技师、数十名数控技师。“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沈飞笑着说:“脚踏实地、精雕细琢,咱也能为车轮行业发展出份力!”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