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新华全媒+丨劳动节来了,这些新职业的职称评得咋样了?

2022-05-02 12:02:57 来源:新华网   编辑:刘珍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快递工程、技术经纪……这些领域都有正高级职称了。“五一”劳动节来临,这些新职业从业者们的职称评得咋样了?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新职称“有哪些”:聚焦新产业、新业态

今年41岁的任涛林是青岛海尔工业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的标准总监,最近获评了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正高级工程师,这让他十分高兴。在他看来,开展工业互联网职称评审,贴合行业发展规律,有利于推动新产业发展。

山东龙立电子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高端电连接器的研发与生产,是典型的“四新”产业人才聚集型企业。去年,包括企业创始人高文斌在内的8名专业技术人员,获评智能制造工程师职称。

“新职业的职称设置针对性很强,为长期在一线钻研的专业技术人员拓宽了职称晋升通道。”山东龙立电子有限公司创始人高文彬说,开展这类职称评审有利于为企业培育和集聚一批智能制造领域高端人才。

新职称“怎么评”:能力、业绩“说了算”

获评快递工程高级工程师职称的滕州申通快递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赵文宏告诉记者,她在参评职称时,本以为不符合传统评职称所需要的学历、论文等硬条件,一度不敢报名。但申报后发现,在职称评审时更注重“实绩”导向,让能力、业绩“说了算”。

“在推进新产业职称评审过程中,打破唯学历、唯论文,结合人才成长规律和对行业的贡献,分行业制定评价标准。”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周春艳说,在制定新职业职称评审标准时,山东还积极邀请新兴产业各方参与,在以业内专家为主制定职称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大力支持领军企业、“瞪羚”企业以及行业协会学会参与标准制定。

新职称“有啥用”:激发人才集聚发展“源动力”

山东省通过加强制度设计,把兑现福利待遇作为开展职称评审的必要条件,既重物质奖励,更重精神激励。山东规定,支持新产业中的高级职称人才申报产业领军人才等各类人才工程,鼓励参加青年国际人才培养计划或者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培养计划,给予财政资助,为新产业人才就业创业提供全方位保障。

山东枣庄市台儿庄区张庄村香溪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新华向记者展示自己的农民副高级农艺师职称证书。新华社记者 邵鲁文 摄

“去年成功获评碳纤维复合材料工程的高级工程师后,我和同事都很高兴,拥有自己从事行业的职称证书,在申请与碳纤维相关的科研项目上,更有说服力了。”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工程师朱有欣说,很长一段时间申报科研项目只能用工程技术的职称证书,但缺乏针对性,自从有了本行业的职称,申报项目更加顺畅。

任涛林则表示,通过新职业职称评审,不仅是取得了一个职称,更多的是获得了各种政策支持和参与各类培训的机会,让他能够更好地在工业互联网领域“施展拳脚”。

上一篇:火箭心脏“钻刻师”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