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劳动最光荣 奋斗最幸福 | 女飞手李新玲:做新时代的“新农人”

2022-05-02 11:46:27 来源:央视网   编辑:刘珍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劳动最光荣,奋斗最幸福。4月30日是劳动节假期的第一天,这个假期,我们将带您一起致敬每一位平凡的劳动者,感受他们奋斗的故事。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农业种植现在也逐步因为科技而改变。当无人机成为新农具,许多“新农人”也出现了。在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就有这样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专飞植保无人机的女飞手,我们一起去看看她是怎么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

她叫李新玲,是江苏省徐州市马王村的一位农民,也是一位植保无人机女飞手。4月底,正是村里小麦拔节孕穗的时节,也是无人机喷药防控最忙的时候。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马王村农民 李新玲:

这个无人机一天喷洒下来,就是像我们这个飞机的话,能达到1000亩左右,比人工快了好多倍。

记者:

那这20亩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李新玲:

几分钟就喷完了。

而早在2018年,当李新玲第一次接触到无人机时,在当地可是个新鲜事。

当时,一台无人机需要8万块钱,村里为李新玲提供了一笔专门支持妇女创业的贷款,由政府补贴利息。李新玲买了无人机,把自家的田地当成了试验田,每天练习操作。2018年底,她通过考试成为村里第一位持证上岗的植保女飞手。

李新玲:

真的是心里面有说不出来的那种激动,我感觉我是一个真正的跟着科技发展的脚步走的一个“新农人”。

证是拿到了,但是对于无人机打药这件事,村民们还是有顾虑。

面对村民的疑惑,李新玲一遍遍耐心地解释,种植户王丙高终于愿意拿出他家一块50亩的地试验。最终,李新玲用自己娴熟的技术和无人机的高效操作获得了大家的认可。

从传统的种植农户转变为农业科技人才,李新玲夫妻俩靠着能吃苦敢打拼的劲儿,仅靠无人机一年净收入就能达到十多万元。而现在,李新玲又开始学习起拖拉机、播种机操作来。夫妻俩不仅成立了自己的家庭农场,还在空闲时间为农户们提供播种小麦、秸秆还田、土地复垦等一条龙服务。

李新玲:

一天下来,反正千八百亩地对于我们来说真的不是问题,现在的科技发展给我们农民真的是(带来了)很大很大的改善。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