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虚假“种草”透支信任,亟须监管依法“除草”

2022-04-19 08:46:52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田双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跟着“种草笔记”买买买,到手后却发现不是那么回事;按照博主推荐,满怀憧憬前往被“种草”的远方,结果却遭遇强烈的“卖家秀”和“买家秀”对比……虚假“种草”等行为不光误导人们的消费决策,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透支了“种草”经济的信任根基。近期,相关部门不断加强对“种草”行为的监管,网络平台也频频出手治理自身内容问题,专家们则呼吁完善相关法律。

“种草”一词源于美妆圈,指的是网络上的意见领袖分享推荐某一商品,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近年来,随着网购的迅猛发展,不少购物平台、网站都推出了用户“种草笔记”分享功能。“种草笔记”越来越受网购者欢迎。调查显示,购物前,82.6%的受访者会搜索相关“种草”推荐。特别是,许多人成为职业“草民”,经过他们炮制出来的“用户体验”,虚拟出来的商品质量“好评”,炮制出“网红”商品。可见,“种草笔记”分享,实际上是一种虚假广告“代言”。

从表面上看,网络“种草”产业,造就了成千上万个收入可观的职业“草民”,也为大学生就业创造了更多的机会。殊不知,职业“草民”却“种”出了虚假的“网红”商品,广大消费者成了网络“种草”背后的真正受害者。

虚假“种草”透支信任,亟须监管依法“除草”。首先,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厘清纯粹分享和广告营销的边界,以更好地规范商家、平台和广告博主的行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完善网购监管,对于虚假“好物分享”行为,首先对涉事网购平台的网页进行“屏蔽”,对虚拟出来的“好评”进行“清空”。特别是,对于违规发布虚假“种草”信息的网购平台及网站,列入失信“黑名单”,并在网上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对于屡教不改者,轻则实施经济处罚,重则责令其退出网购市场,永远限制进入。此外,对于进行“好物分享”的职业“草民”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