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凉亭座谈会”背后的乡村振兴故事

2022-04-14 15:29:29 来源:新华社   编辑:田双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这两天,五指山深处的小黎村里,村民们一直沉浸在激动的心情中。

1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考察调研。在村寨凉亭内,总书记同驻村第一书记、老党员、致富带头人代表等亲切交谈,了解当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加强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等情况。村民们畅所欲言,争相向总书记介绍自家产业发展情况,讲述毛纳村乡村振兴的故事。

座谈中,大家谈及最多的是茶。毛纳村海拔高、气温低,村民种过不少作物都产量低下,但山里的野生茶树却长得挺好。近年来,政府引进企业、鼓励创办合作社,引导农民种植茶叶,产业规模逐年扩大,“琥珀汤、奶蜜香”的五指山红茶从此美名远扬。

毛纳村茶农在手工茶坊内工作(4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过去三个孩子上学,日子紧巴巴。”作为致富带头人代表,村民王琼香讲着自家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故事。教育扶贫政策帮她卸下重担,政府扶持茶苗和有机肥,她拥有了一方茶园。茶树陆续进入丰产期,摘掉贫困帽的王琼香每年有10多万元收入,还带动不少村民采茶务工。

如今,家家户户种茶并实现脱贫增收,毛纳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5万元。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中强调,吸引包括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大学生、退役军人等在内的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

返乡大学生王启望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在茶园建起沼气池,铺设沼液喷灌管道,沼渣还田改良土壤,靠着与众不同的种茶方法,吸引不少乡亲前来取经。“村里丰产期茶园一般亩产300斤,我家茶园能达到400斤以上,而且品质更好。”王启望自豪地说。

尽管返乡后收入暂时不如在外工作高,但王启望信心满怀:“我想在熟悉的土地上实现创业梦想,也希望全情投入建设家乡。总书记的到来让我信心更足了!”

毛纳村茶农前往茶园采茶(4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依然需要党建引领,激发村庄发展活力。

驻村第一书记高力在座谈中向总书记汇报,在村里,无论是产业振兴,还是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工作,党组织都走在前面,党员都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

去年,村党支部引导村民成立集体所有制的建筑公司,承接的第一个项目即将签约开工。“党员干部担任管理人员,吸纳各村能工巧匠以老带新,再逐渐把技术骨干培养发展成党员。”高力说,我们将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让党员干部挑重担,在带动群众共同增收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战斗力。

毛纳村里有一座“共同广场”,每逢重大节日,村民身着民族盛装,在此跳起传统祈福舞蹈“共同舞”。11日下午,广场上,村民们跳起竹竿舞迎接远方的客人。“我们已经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接着要奔向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在“共同广场”回荡……

(记者罗江、王军锋)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