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村民的健康“守门人”

2022-04-06 16:35:57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编辑:杨蕊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讲述人:湖北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磨市镇花桥村村医杨雪梅

治病救人、健康保健、疾病预防,别看我们村卫生室小,发挥的作用可大呢。

我是一名大学生村医,出生在国家级贫困县湖北长阳。

1966年,赤脚村医覃祥官在长阳创办了新中国第一个农村合作医疗社。但因人烟稀少,乡村医生队伍青黄不接,医疗条件差,因病致贫比例达32.4%。

乡亲们看病难,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我高中毕业时正逢宜昌市实施大学生村医定向委培计划,上学期间每年补助学费和生活费,毕业后回当地村卫生室工作。工作满5年,可在本县内调动,还可以晋升专业技术职称。

我毫不犹豫报考了定向委培计划。去年3月,我回到家乡花桥村,正式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医。

起初,老村医带着我给村民看病,现在我可以独立坐诊。有一次,村民胡奶奶血压升高,头晕目眩,情况危急,我赶紧给她喂药降压,缓过来的胡奶奶说,要搁以前,去镇里看病得走半天山路,病都给耽误了,现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关键时候还能救命。

除了坐诊,我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入户巡诊。背上药品、医疗设备走村串户,为村民建立“健康档案”,随时跟踪查询他们的健康状况。上门卫生科普前,村民往往“小病忍、大病拖”,现在他们越发注重日常预防和身体保健了。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升基层防病治病能力,使群众就近得到更好医疗卫生服务。宜昌市有1373名和我一样的大学生村医,其中909人已上岗,“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守护着老百姓的健康。

去年11月,我自学通过了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乡亲们离不开我,我更离不开乡亲们,我选择留下来。

光明日报记者夏 静、光明日报通讯员刘 玥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