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记者走进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滁州供电公司“安徽省劳模创新工作室”见到马艳的时候,她正带领团队研究“智能站光纤自匹配测检仪”成果转化,并教授新收的徒弟有关继电保护和变电运检等方面的技能。
“今年有两个创新项目以及培训类‘变电设备运检培训教材开发’项目已立项。最近几年,我把主要精力放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希望工匠精神的种子在更多年轻人身上‘生根发芽’。”马艳说。
1990年,学习发配电专业的马艳大学毕业后回到滁州,在供电检修最前线扎根,从此便与被喻为电网“中枢神经”的继电保护结下了不解之缘,至今已32年。
2005年,滁州电网第一座超高压500千伏清流变电站开始建设,面对全新的技术设备和英文版说明书,马艳不等不靠,整整4个月吃住在工地,带领一班人白天进行二次设备调试,晚上挑灯看图纸、查资料、写规程,不仅高质量完成了设备调试,还发现并解决了4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了零缺陷投运,保障了“西电东送”通道的顺利贯通。
2008年冰雪灾害,滁州市多处供电设备发生故障,马艳冒着风雪用14个小时赶到100公里之外的变电站,连夜开展设备抢修调试。处理好故障后,她顾不上休息又赶往下一个故障现场抢修。
2010年12月,马艳克服时间紧、工作量大的困难,全力保障省内第一个风电项目落户滁州电网,开启新能源在滁州地区的应用。2019年7月,110千伏珠江输变电工程项目启动,她加班加点调试设备,比计划提前3个月投运。2020年1月26日,110千伏长江变直流母线异常,她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异常处理,迅速恢复了变电站直流系统的正常运行,确保了对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和广大居民的供电……
多年来,马艳将滁州地区60座变电站继电保护接线熟记于心。在施工现场,她上可登高、下能钻沟,干起工作严谨仔细、一丝不苟,眼里容不下一丝缺陷。
马艳不断在“干中学,学中干”。2009年,智能化变电站开始建设,继电保护自动化技术发展很快,她全身心投入到新技术新技能学习中,保障了智能变电站零缺陷投运。成为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科技攻关团队成员后,她又攻克了智能站继电保护运维、就地化保护等关键技术。由于专业技术突出,她被聘为“国家电网公司优秀专家人才”,成为首批省公司首席变压器技能大师。
多年的努力换来了丰硕的成果,马艳成为同时拥有继电保护高级技师、自动化高级技师、直流检修技师的复合型人才,被评为电力工程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马艳工作室”成立14年以来,她带领团队潜心钻研创新,已拥有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34项,获得“华东电力系统职工先进小家”“安徽省电力行业先进QC小组”等荣誉称号。通过“传帮带”,她的20多个徒弟都成为当地电网建设的中坚力量。马艳还承担着安徽电网技能人员培训教学工作,多次担任专业竞赛教练。
32年坚守一线,马艳就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高质量完成供电范围内66座变电站内近5400套设备、长达600多公里的二次回路的检修、调试;共消除故障300余次,减少经济损失近千万元。在她完成的检修任务中,未发生一起安全事件,实现100%零缺陷启动送电。
多年来,马艳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国家电网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国家电网公司继电保护工作先进个人”“安徽省江淮工匠标兵”等多个荣誉称号。
记者 罗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