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企业中,90%以上都是中小企业,涉及千家万户,关乎国计民生。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及“中小企业”,亮出了一系列减税负、促创新的政策“礼包”,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今年以来,从国家到地方,都纷纷出台相关举措,帮助中小企业纾困解难。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重点瞄准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等国民经济运行中的重点环节。减税降费的力度创历史新高,规模从2021年的1.1万亿增加到今年的2.5万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室副主任 杨光普:通过减税降费给企业提供了一个很直接的支持,让企业自主地去决定把这些钱用到哪里去,是去做研发投资还是去做投资扩产,这种方式肯定是更有效率的。
不只是国家层面,从去年至今,省级层面也出台了60项左右为中小企业纾困解难政策举措。

河南提出,2022年落实好新的减税降费、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广东针对社会保险、涉企收费清理等推出减轻企业负担的十项措施;浙江省要求深入推进小微企业信贷“增氧计划”和金融服务“滴灌工程”,拓展政府性融资担保覆盖面。
浙江长兴某中小企业负责人 曹萍萍:国家减税降费的一系列政策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走自主研发道路的信心。
北京某中小企业负责人 郎超:政府这种持续不断的支持,也让我们这类的公司有一个持续往前发展的动能。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 罗俊章:既有侧重于中小企业长期存在的难点痛点问题的政策,也有涉及到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的方面,力度是空前的,效果是务实的。有效提振中小企业发展的信心。
政策好,如何落地生根是关键。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为更好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眼下,各地都在出新招、用实招,确保惠企政策举措落地生效。
眼看就要错过新产品上市的最佳时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及时向企业伸出了援手。广西融资担保集团采取专利权质押的“反担保”措施,给予企业1000万元担保授信,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这个转变得益于广西刚刚出台的《金融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若干措施》,其中明确,提高政府性融资担保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为此,当地政府联合广西融资担保集团,推出专利权质押的举措,并降低担保费率。此外,当地政府还推出“园区企业融资担保基金”,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融资担保和弥补担保亏损。

今年广西将把不少于100亿元的贷款投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并鼓励各金融机构针对中小企业推出无抵押、纯信用专项金融产品。“十四五”期间,广西将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投放500亿元以上贷款,预计节约企业融资成本10亿元以上。
除了面临的融资难等一些“迫在眉睫”的困难,中小企业未来向高质量发展中还面临哪些难题?国家又将出台哪些针对性的举措呢?

采访中,不少企业负责人表示,目前,企业在人才引进、数字化转型、卡位入链等方面都存在困难。企业有所呼,政府有所应。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力度,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这相当于国家对企业创新给予大规模资金支持。
记者梳理去年至今省级层面出台的60项左右为中小企业纾困解难政策,其中促进企业创新、支持 “专精特新”发展的举措达到16项,为各类举措中最多。

(总台央视记者 张勤 梁丽娟 刘轩 唐志坚 广西台 江西台 河南台 江苏台 浙江台 周口台 长兴台)
视频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