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为疫情防治“雪中送炭”——我国持续加力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2022-03-01 20:26:18 来源:新华社   编辑:刘珍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记者日前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了解到,为进一步提高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我国近两年持续加力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为疫情防治“雪中送炭”。

疫情暴发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及时调整2020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结构,共安排456.6亿元用于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健康扶贫、中医药传承创新等项目建设;2021年安排300亿元支持省市县三级疾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县级医院提标扩能等项目建设;今年将继续安排不低于300亿元支持卫生健康领域项目,持续改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条件、有效提升疫情防控救治能力。

据介绍,国家发展改革委支持全国72个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设,总投资约426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约72亿元,地方资金及其他资金354亿元。各依托医院边开展疫情防控和集中收治工作,边进行传染病区、重症监护病区、实验室等改造升级,切实发挥了疫情防控中坚作用。1597个县级医院提升项目总投资约686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约212亿元,地方及其他资金约474亿元,为筑牢基层疫情防控基础、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医疗保障。此外,“平疫结合”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将加强公共卫生能力建设与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相结合,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疾控体系、中医药传承创新等项目建设,提高了相关地区传染病救治能力和综合诊疗水平,为实现“大病不出省”的目标提供了有益探索和重要支撑。

记者了解到,各地在加快项目建设和投资计划执行的同时,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着力补齐能力短板,切实提升传染病检测、发热门诊接诊、可转换传染病区收治等能力,改善可转换重症监护病区收治水平,补齐实验室检测能力短板,加强地市级城市生物安全二级(P2)实验室建设,健全医疗废弃物收集转运处置体系,保障定点医疗机构医疗物资储备达标,提高应急救援水平,地市级及以上城市呼叫接听率和响应时间实现“一升一降”,并形成应急医疗资源启动预案,为更加科学有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支撑。(安蓓、李爱生)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