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正值正月十五元宵节,走进安徽大青山野生动物世界,玻璃栈道、高空滑索、人造瀑布等景观项目映入眼帘,游客们正在打卡马鞍山市当涂县这个“网红”生态旅游景点。
四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废弃矿坑,当地政府通过“以用定治”,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让昔日这座乱石遍地、尘土飞扬的“生态疮疤”实现美丽蝶变,化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大观园”。
“2015年,我县引进大青山野生动物世界项目。因废弃矿山毗邻该项目,我县便与企业磋商,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纳入大青山野生动物世界项目整体开发建设,由县政府主导,企业根据治理要求,实施综合整治及旅游开发。”当涂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徐晓庆介绍。
安徽大青山野生动物世界的人工瀑布
只见修复的矿坑边坡上网状复绿区已经泛绿,飞奔而下的两道瀑布流入深达37米的矿坑,坑内碧波荡漾,倒映着蓝天白云,滑翔飞艇在索道上来回穿梭……
“我们投资了2亿多元,在不改变矿坑周边环境的前提下,对其进行了加固稳定升级,并在矿坑四周种植了大量四季常青的植被,极大地改善了矿坑周边的生态环境。”安徽大青山野生动物世界办公室主任王燕萍说,通过建设花山瑶池运动体验区,引进滑翔飞翼、高空滑索、深水浮潜等10个项目,不仅丰富了景区的业态,增加了30%的游客量,也带动了当地600多名老百姓就业,实现年门票收入3000多万元,推动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在距离大青山野生动物世界30公里外的马钢南山矿凹山采场,这座“功勋采场”已焕发新的时代光彩,经过多年的生态修复,如今深度达海拔-210米的凹山坑已经不见,嬗变为一座秀美的人工湖。
“我们以凹山湖为中心打造了矿山地质公园,周边土地引进元宝枫、杜仲、山桐子的‘三棵树’治理模式,加快推进‘矿山治理+特种经济林一二三产融合’的产业发展模式。”马鞍山市雨山区委副书记、区长沈春霞笑着说,“原来我们只关注GDP,现在我们也要比拼GEP。”
大青山的废弃矿坑改造后
马鞍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承良杰告诉记者,他们还在向山矿区生态修复中下了一盘大棋。“我们按照EOD模式路径,采用‘生态修复+’治理模式,从2021年开始,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围绕生态环境修复、土地整理开发、人居环境改善、基础设施提升、产业导入升级五大方面,统筹推进十大工程,将向山地区打造成为全国矿区生态修复示范区,长江支流源头水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区、全国EOD绿色转型示范区和践行‘两山’理念的样板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矿山生态修复,功在青山绿水,事关民生福祉。
从掘弃“就矿治矿”,到探索市场化方式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马鞍山的鲜活案例正是我省矿山生态修复实现生态价值转化新路径的生动诠释。
安徽大青山野生动物世界
2015年以来,全省共修复废弃矿山2721个、面积1.77万公顷,累计投入资金56.31亿元,其中社会投入13.16亿元,占比23.4%。
安徽是矿业大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矿山生态修复工作,2020年以来省政府分管领导多次专题调研、协调推动,研究提出了市场化推进矿山修复的9条关键要素和重点任务。省政府将废弃矿山治理任务纳入政府年度目标管理考核,推动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省自然资源厅出台《安徽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工作考核问责实施办法(试行)》等,建立全省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监管平台。
矿山特别是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任务艰巨。“传统的矿山生态修复标准较低,往往是简单的削坡、平整或恢复,没有充分挖掘矿山的生态、经济、社会价值,难以形成长效机制。”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处长倪明芳介绍,我省采取“以用定治”,对矿山修复利用进行总体规划设计,以此为基础实施修复工程、优化空间布局、导入相关产业,既实现科学修复,又助推经济产业发展。
“矿山生态修复只靠政府来干,资金压力大、逻辑不合理、效益不划算,市场化应是常态机制。”倪明芳表示,大量社会资本具有参与矿山生态修复的强烈动机,已经通过多种方式主动“试水”。为此,要顺势而为、因势利导,拿出更多符合市场规律、资本需求的管用办法和创新举措,推动社会资本积极主动参与生态修复项目。
正在修复的废弃矿坑
废弃矿山不姓“废”,不能把修复当成复原。“为治而治”修复废弃矿山,是沉重“包袱”;“以用定治”,就能变成财富。
如今,芜湖市繁昌县峨山头废弃矿山从秃山荒岭变成了“城市绿肺”,淮北市绿金湖矿山从采煤塌陷区变成了城市生态走廊带的枢纽,广德青龙废弃矿坑规划设计以汽车零部件、成套装备、新材料等为主导产业的产业园……我省按照“以用定治”原则,因地制宜整合废弃矿山资源综合利用,走出了一条生态恢复、景观再造、综合开发、循环利用的新路子,统筹矿山土地综合利用,盘活矿山存量建设用地,让废弃矿山由“包袱”变财富。
“修复是项目不是工程,要以平台思维‘双招双引’。”倪明芳表示,下一步将动态更新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库。“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综合考虑生态、交通、产业等因素,制定自然、农田、城镇、矿山生态系统等领域重点项目清单。”
同时,打通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通道,定期从各地遴选一批具有市场化潜力的优质项目,适时召开项目推介会,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市场信息披露力度,抓好以企招企、以商招商,完善生态保护修复市场准入和合理退出机制,维护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营造好社会资本“进得去、退得出、有收益”的投资环境。
此外,我省将强化产权激励,在符合法律法规政策和规划约束条件的前提下,允许生态保护修复主体取得一定份额的自然资源资产使用权,保障其对实施修复的国有建设用地在经营性建设用地项目使用上的法定优先权,充分保障社会资本投资修复并依法获得的土地使用、转让权等权益。真正强化精准有效政策供给,做好资源整合的大文章。
矿山修复从来就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是事情,而需要咬定目标、久久为功。未来,安徽必将有更多的废弃矿山重披“绿衣”,成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案例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特色产业发展的新高地。
(记者 徐慧媛 刘职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