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年俗贺新春】正月十五 闹元宵

2022-02-15 11:01:04 来源:央广网   编辑:杨蕊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都说时光如水,转眼就来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

元宵节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又被称为上元节、元夕或者灯节,它是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开始,凝聚着中华儿女的民族情感和文化渊源。

元宵佳节举国欢庆。(央广网发 资料图)

民间有句老话说“没出十五都是年”,可见正月十五是春节节日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收尾工作。

正月又称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过了正月十五,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人们又要开始一年辛勤的耕耘和劳作。

在这一年的开端,中国的老百姓特别希望能有个好兆头,能够交好运。因此人们也特别重视元宵节各种节日的庆祝活动。比如“闹花灯”“舞龙舞狮”“猜灯谜”“踩高跷”等等热闹有趣的民俗活动。而这些民俗活动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状态就是突出了一个“闹”字。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在唐代的“上元节”这一天,就有了放花灯、城中不宵禁的习惯。辛劳了一年的百姓们,借由这样一个时刻,释放自己的情感,庆祝春回大地,并以此来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准备新一年的生产劳动。而正月十五的各种节日庆典活动,也吸引着无数的青年男女们走上街头,来一场不经意的邂逅,大词人辛弃疾对此就有生动描写: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正月十五吃元宵的习俗是从宋代开始的。圆滚滚的元宵是用糯米粉“摇”出来的,表面粗糙,煮食汤色浑浊,做成“炸元宵”则独具特色。南方的汤圆则是包出来的,表面光滑,馅料也更丰富,但只限于煮,不能炸。

摇元宵的摊位已经不多见了。(央广网发 资料图)

吃一碗元宵,赏一路风景,心安欲语流年;想当下未来,挥一挥手,奔赴明日星辰大海。

(记者庞淼 实习生董嘉炜综合)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