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跨周期调节稳外贸

2022-02-01 11:47:08 来源:中国经济网   编辑:李小凡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做好跨周期调节进一步稳外贸的意见》,提出进一步扩大开放,做好跨周期调节,助企纾困特别是扶持中小微外贸企业,努力保订单、稳预期,促进外贸平稳发展。

跨周期调节为何重要?是因为当前我国外贸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不平衡因素增多,外贸运行基础并不牢固。

从需求端看,受新冠肺炎疫情反复迟滞影响,全球外需增长存在不确定因素。从供给端看,短期内原材料价格过高、芯片等重要零部件短缺仍将持续,这些问题抬升了我国外贸企业的综合经营成本、经营风险,导致它们“有单不敢接”“增收不增利”。

面对上述问题,既要正视困难,更要坚定信心。要前瞻性做好跨周期调节,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以政策稳带动外贸主体稳、市场预期稳。促使政策早落地、早见效,要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继续加快出口退税进度;二是巩固、提升出口信用保险作用;三是加大出口信贷支持力度;四是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提升外贸企业的汇率避险意识与能力。

在支持外贸企业的政策措施中,出口信用保险是国际通行做法之一。当前,我国外贸企业普遍面临四类共性风险,即进口商拒收拒付、国际运费高企、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走出去”风险上升。为此,建议相关金融机构加快创新产品与服务,让中小微外贸企业享受到更精准、更专业、更便捷的服务。

此外,相关部门还需引导企业提升应对汇率风险的能力。一方面,外贸企业要“因势而谋”,树立“风险中性”理念,学会用好避险工具;另一方面,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因企施策”,深入研究不同类型企业的个性化汇率避险需求。(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郭子源)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