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副刊 > 正文

归根翁

2022-10-12 10:11:27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田双   

1922年10月1日,杨振宁生于合肥四古巷内家宅第五进东房,时在怀宁(今安庆)一所中学教书的家主杨武之闻讯赶回,给爱子按辈分取名“振宁”。

1944年夏,杨振宁从西南联大研究生院毕业,在等待出国的日子里,他到联大附中兼课挣点钱贴补家用,聊尽长子之责。时陕西米脂人氏杜聿明、曹秀清的千金杜致礼就在他班上。戏剧性的是,5年后他们居然在纽约附近一个小镇上唯一的中餐馆里不期而遇。异国他乡,他们开始“date”(约会),距离逐渐靠近,感情迅速升温。同年8月他们举行了婚礼。

1951年7月,时在上海复旦大学任教的父亲杨武之收到杨振宁拍来的儿子已在美国平安出世的电报,请爷爷给长孙起个名字。斟酌再三的杨武之破例不按辈分,复电给长孙命名“光诺”。

1956年夏,杨振宁、李政道提出“至少在弱相互作用的领域内,宇称并不守恒”理论,1957年初为旅美华裔科学家吴健雄和她的团队实验证明,石破天惊,轰动世界。杨振宁、李政道因此获得195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杨振宁获诺贝尔奖前,父亲杨武之哪里想到,他起名并属望于将来能光耀于诺贝尔奖的遗(wèi)孙之愿,仅仅过了6年便由儿子提前实现了呢!

杨武之18岁从省立二中(今合肥一中)考入北京高师(今北师大),毕业后回母校任教,1923年又考取省官费留美,获得斯坦福大学数学学士和芝加哥大学数学硕士与博士学位。

1957年7月,杨武之到日内瓦和分别十多年的儿子晤面,也第一次见到儿媳和孙儿。6岁的小光诺每天向爸爸报告他观察到的爷爷酒精灯、血糖仪颜色的变化,祖孙三代其乐融融。作为经历新旧社会两重天的著名数学家,杨武之以感同身受给儿子、儿媳题词:“每饭勿忘亲爱永,有生应感国恩宏”,上款“致礼振宁留念”,下款“1957八月九日父字”。那是长辈满满的期望,充溢着家国情。

1997年7月1日晨,杨振宁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看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冉冉上升,“想到父亲如果能目睹这历史性的、象征民族复兴的仪式,一定比我还要激动”,父亲虽已于1973年去世,“他却完全没有想到他的儿子会躬逢这一天的历史性的盛典。否则他恐怕会改吟陆放翁的名句吧:国耻尽雪欢庆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和邓稼先的父亲邓以蛰都是皖籍清华教授,两家毗邻。杨振宁和邓稼先自小生活在清华园,从中学到大学到赴美留学,均先后同学,又都学物理。若干年后,他们都成为科坛巨星。学生时代“杨大头”和“邓老憨”的友情,绵延了半个多世纪。

1971年7月,杨振宁作为第一个从美国访问大陆的著名科学家,到北京后提交一份希望会面的故友名单,第一个便是邓稼先。随后相见交谈中,当杨振宁察觉邓稼先参与了原子弹的试制,且中国研制核武器没有任何外国人介入时,“一时热泪盈眶,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间整容。”他为稼先自豪,更为祖国自豪。邓稼先去世后,杨振宁撰文缅怀,这篇悼文出现在各个版本的中学语文教科书中。

晚年杨振宁选择定居清华,担任清华高等研究中心(现高等研究院)名誉主任。他把居室命名为“归根居”,赋诗“神州新天换,故园使命重。”他这个“归根翁”要给学子当“指路松”。

盛世中华,国泰民安。从来没有哪个时代,令国人如今天这般扬眉吐气,昂首挺胸。当年杨武之勉励杨振宁,应感国恩宏;新时代的我们,欣逢国庆,当感国恩宏!

 

(作者系安徽省文史馆馆员、安徽名人馆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安徽合肥 戴健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篇:野外秋阳下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