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副刊 > 正文

郭沫若喜受“一字”

2022-09-13 09:19:09 来源:《人民政协报》   编辑:杨蕊   

抗战时期,为激励中国人的反侵略、反分裂、反独裁、反投降的斗争精神,郭沫若在重庆创作了“六大历史剧”:《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南冠离》《孔雀胆》,其中《屈原》被公认为这时期郭沫若历史剧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

1942年4月3日,《屈原》在重庆国泰大戏院公演,首演就取得了巨大成功。据统计,17天里共卖出了32000张票,很多人甚至从成都、贵阳和桂林赶来看戏。当时的《新华日报》称:“上座之佳,空前未有。”

尽管《屈原》的首演出取得了成功,郭沫若对剧中的“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这句台词并不满意,总感觉“不够味”,苦思冥想了一天一夜,还是没有找到替换的词句。第二天晚上演出前,郭沫若找到饰演婵娟的女演员张瑞芳,说他对这句话不满意,想改动,张瑞芳说:“我也感觉这句话力度不够,不足表达婵娟对宋玉的痛恨。”郭沫若说:“我想了一夜,还是找不到合适的表达方式,要不,在‘没有骨气’后面加上‘无耻的’三个字?”张瑞芳当场进行表演,但仍然感觉不满意。郭沫若左右为难,想改动又不知道怎么修改,眼看演出就要开始了,又不忍心放弃。正在这个时候,旁边一个叫张逸生的演员突然说:“把‘你是’改成‘你这’不就行了吗?”郭沫若认真琢磨后,觉得可行,就欣然接受了这个演员的“一字”修改意见,演出效果更完美了。

《屈原》的历史作用和艺术价值,是我们不能否认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郭沫若在创作修改这部经典话剧时,忘我投入的创作激情,几乎用了10天的时间夜以继日地完成,以及欣喜接受他人“一字”修改的敬业精神,都值得今天的我们学习。 包广杰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