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文脉颂中华】用时间镌刻的“一抹红”——雕漆

2021-12-08 18:17:06 来源:中国青年网   编辑:李进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青年网北京12月8日电(记者 田昕禾)“工笔精刀摹美人,环姿燕色幻如真。晶莹髹漆千层罩,月里嫦娥羡几分。”雕漆,它绚丽夺目但不艳俗、大气庄重而沉静内敛的“一抹红”,是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的瑰宝。

传统的雕漆制作以山水、花卉、风景等为主,人物肖像为辅。因雕漆工艺“出刀无悔”的特殊性,要做到刀刀无错已实属不易,再做到惟妙惟肖、呼之欲出就更加困难了,这对手工艺人的经验和艺术造诣有着很高的要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雕漆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殷秀云从事雕漆技艺已经五十三年了,她说,雕漆是名副其实的“时间的艺术”。“雕漆是从光漆开始,1毫米的漆需涂抹近20层,之后再一刀一刀雕刻,一个作品的制作,起码要一年多。但它充满魅力,只要拿起刻刀,思绪就会完全沉浸在其中。”如今年过七旬的殷秀云依然日日与雕漆相伴,让这“一抹红”继续绽放下去是她最大的心愿。

今年以来,中国青年网持续推出“文脉颂中华·非遗传承新生代”网络主题活动【传承者说】系列报道,并在微博平台发起#青春遇见非遗#话题,广大网友可以通过报道了解更多非遗知识、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更可以通过留言、拍照等形式,分享自己关于非遗的记忆,一起做非遗传承的新生代。

视频请点击:http://feiyi.youth.cn/tt/202112/t20211208_13343223.ht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